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08-12-18 来源:信息中心网站部 字体: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新闻发布会 12月17日 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总局对外发布了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结果。

为全面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于 2008年1月1日 4月30日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在2007年里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国家调研组,负责调查工作的技术规划和实施。调查工作历时1年完成,经历工作筹备,入户调查,数据汇总,数据处理,总结分析等五个阶段。全国共有5000余名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参加了此项工作。调查过程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组织调查队伍和筹措经费;调查人员深入住户,与受试对象面对面交流,真实了解受试者的情况;各环节工作按质量控制标准要求严格执行。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多个地市(区、县),采访了2249个居(村)委会的5万余居民户,共获取有效样本量88625人、有效数据750余万个。

调查表明,2007年全国有3.4亿的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进行统计,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28.2%(含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龄特征显示为年轻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较高,但多数频度较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但达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标准的比例较高,表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更为积极。

在体育锻炼中,有62.0%的居民采用的主要锻炼项目是健身走和跑步,其他依次为球类、健身操类、骑车、武术、游泳等。在健身场所的选择中,有22.2%的人在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练,比例最高;其他依次为自家庭院或室内,公共体育场馆,住宅小区空地等;有16.3%的人平均每月到收费体育场所进行锻炼;有55.0%的人选择离住地或单位 1000米 以内的场所进行锻炼,表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最喜欢“就近”的锻炼场地。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72.7%的人有过体育消费,人均消费为593元。其中,用于购买运动服装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支付参加体育锻炼的场馆费用,以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等。

2007年全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乡村居民高出24.1个百分点,并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是乡村的2.7倍;城镇居民更多地选择到单位、社区、公共体育场所以及健身会所等正规体育场所锻炼体育消费也明显高于乡村。另外,2007年全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体育消费水平均高于中、西部;中、西部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高于东部。

综上所述,自我国政府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特别是筹办北京奥运会以来,全国城乡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显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呈现多样化特点,且多选择“就近”的公共体育场所参加体育锻炼,显现了近年来群众身边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的成效,方便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为居民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供了有效保障;另外,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继续提高,加快了体育“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进程,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同时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依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激增,使得大部分人由于忙于工作而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第二,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第三,全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仍以自发性为主,一些活动不能吸引更多居民更持久地参加,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降低了锻炼的针对性和效果。第四,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用品等实物消费为主。第五,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依然存在,其中,城乡差异更大。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