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训练竞赛 > 正文
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 搭建足球交流平台 展现体教融合硕果
发布时间:2021-11-08 来源:青少年体育司 字体:

  “集体前压!”“注意逼抢!”重庆市渝北区体校教练罗欣正在指导场上的队员。在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上正在进行的,是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中国足球协会主办的2021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U15男子组比赛。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北京体育大学的32支队伍参赛,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数共计超过800人。

 
  比赛就像“开盲盒” 有未知才有提升
  这不是渝北区体校第一次参加“体校杯”。罗欣告诉记者,他们去年也参加了在江西举办的“体校杯”足球赛,并获得了第五名。今年的比赛刚刚开始,队伍在两场小组赛上均取得了胜利,他对队伍发挥还是比较满意的。
  被问到队员能否很好执行赛前布置的技战术时,罗欣笑言,比赛就像“开盲盒”。“青少年球队与成人队伍有所不同,这个在技战术布置上尤其明显。因为各个队伍相互之间不是很了解,许多队伍甚至是第一次碰上。因此尽管赛前我们会提前制定战术,但是更多的还是需要看队员在场上的临场发挥。”罗欣说,“开盲盒”就是大家都不知道场上会发生什么,但正是这种未知,更能考验队员水平,考验大家能否将平时训练的成果发挥出来,这样赛后再去总结,对队员的提高也更有意义。
  连续两年参加“体校杯”足球赛,罗欣认为,“体校杯”的办赛规格和各队水平都很高,参赛的收获很大。“今年我们也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在成绩上更进一步,保八争四,同时希望队员们能够通过比赛锻炼技术,提高水平。”
  “体校杯”已经连续举办三年了,有像重庆市渝北区体校这样有过参赛经验的,也有像宁夏灵武市业余体校这样第一次参赛的。灵武市业余体校领队魏月娟说,这次能代表宁夏参加“体校杯”足球赛,主要还是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希望队员可以增加比赛经验,全面提升水平,带动灵武市足球项目发展。“比赛前一天,我们到场地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因为江西的气候、场地与我们平时训练的地方都不一样,希望可以通过提前训练尽快找到比赛状态。”魏月娟表示,这次比赛的目标就是超越自己,向其他省市队伍学习,吸取经验,争取明年再来。 


  不仅要教足球技能 还要创造更好环境
  “体校杯”不仅是各校足球技能间的比拼,还折射出各地体教融合的硕果。
  “100个运动员可能只能出一两个职业球员,不是每一位运动员最后都能走上职业的道路,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要上学的。我觉得作为教练,不仅要教他们足球技能,也要为他们的未来作打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要回归课程、回归校园,通过自己的足球特长上一所好大学。”宜春市少儿体校领队曾劭华在结束第一场小组赛后说。
  曾劭华介绍,宜春市少儿体校足球队组建时间比较长,队员相互之间比较熟悉。队员日常在宜春九中就读,学校设有足球少年特色班,独立成班,学校负责教学和日常管理,宜春市少儿体校负责教练员派驻、训练、比赛和生活管理。通过相对独立的课程设置,使队员在保证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充分保障足球训练比赛时间,让队员学习训练比赛“三不误”。与此同时,队员享有与竞赛成绩挂钩的独立初升高升学通道,满足了队员的升学需求,让家长、队员、学校三方满意。
  因为有了政策保障,很多学生和家长没有后顾之忧,也为队伍选材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曾劭华说:“我们现在不会担心孩子因为训练影响升学,在宜春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学校和学生可以非常顺畅地进行双向选择,比以前的选择空间更大了。”
  不仅如此,教练“动”学生“不动”也是宜春市少儿体校足球队的一个特色。曾劭华说,体校只是训练基地,平时学生的训练都在学校完成,只有在集训日才到体校训练。“日常体校会派教练过去,就是教练‘跑’学生‘不跑’,教练‘动’学生‘不动’,教练辛苦一点,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和训练。”
  曾劭华认为,体教融合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时间的检验,只有把环境创造好了,孩子才有更多的机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