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
为开展好2013年青少年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体育科学发展,现将《体育总局青少司2013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你们参考,并结合实际,做好本地区青少年体育工作。
体育总局青少司
2013年3月14日
体育总局青少司2013年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工作部署,按照《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扎实深入的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并力争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总体工作思路是:以法规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改革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握宏观大局,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在加强部门协同、深化体教结合,强化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等四个重要领域取得新进展。
一、召开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
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思路;系统梳理青少年体育工作,明确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定位,提出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任务目标、工作措施;树立典型,推广交流先进经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统筹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青少年体育工作。为完成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奠定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
二、继续推进法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任务。今年除启动重大研制项目外,争取几个较成熟的制度早日出台。启动《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研制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团队,进行任务分工,开展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调研和资料收集,设计出规划框架,各部门制定出初步规划内容。与教育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修订《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制定并下发《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关于鼓励社会力量服务青少年体育的指导意见》(暂定名),制定《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联合教育部制定下发《全国青少年比赛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管理办法》、《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检查办法》。
三、联合教育部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一)以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为龙头,与教育部、共青团等部门协同,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是办好2013年阳光体育大会。二是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将“科学健身校园行”、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各项目夏(冬)令营、青少年俱乐部和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展示纳入阳光体育节的序列,使活动持续时间更长、覆盖范围更广。
(二)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全国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的职责与分工,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研究制定《全国校园足球十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三是启动全国校园足球高中、大学联赛,完成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一体化进程。四是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并加强经费使用管理。五是会同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好全国校园足球工作会议。
(三)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创建和管理工作。开展评估,修订相关办法。二是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实施办法》,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探索评估的工作方式。三是牵头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伤害责任险”的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并先行试点。四是继续进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试点工作,并开展全国“青少年体育示范城区”试点。
(四)与教育部门配合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联合举办田径、游泳、篮球、排球、武术项目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制定下发规程、落实经费,由总局单项体育协会和相关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实施,并不断探索,形成固定赛事。
(五)实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新三年规划。
四、以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为抓手,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继续全力推进《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一是结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强化各项政策的落实。总结经验,树立正、反典型。二是联合教育等有关部门,进行各级体校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重点督查“两纳入”的落实。三是继续实施青少年运动员全国比赛赛前文化测试,扩大测试范围,制定管理办法,提高测试效益。
(二)深化训练体制改革,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和深化体教结合。建立健全青少年训练、文化教育的规范体系,以新奥运周期基地认定工作为抓手,全面促进体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普通学校作用,恢复和扩大基层青少年训练网点。制定引导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训练。形成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模式。三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以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业余训练教练员培养实施为龙头,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基层教练员的培训。在去年修订《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基础上,今年再增加5个项目。
(三)制定下一奥运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根据工作安排,本周期基地认定工作将于2013年4月结束。在综合梳理、汇总基地认定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级管理、分类评估,充分调动各省区市、总局各项目中心积极性,制定下发《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全国各级各类体校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和青少年竞赛管理研究。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注册网络建设、管理、运行方案,并进行部分试点。二是进行青少年竞赛研究,与教育部门商讨整合体育、教育主办的青少年比赛方案,并提出完善相关政策、指导赛事整合的方案。
(五)加强“三大球”、田径、游泳、水上基础大项和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制定“三大球”、田径、游泳、水上基础大项的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争取相关的政策倾斜和加大经费投入。在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总体方案。加强对各奥运项目开展训练营的指导与检查。
五、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
结合国家对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研究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建设、发展创造更有利环境。一是完成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换届工作,加强联合会内部组织建设,使其能够承接具体业务工作。二是完成体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依托相关院校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三是加紧推进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的创建工作,抓紧立项、完备社团手续,纳入审核程序,争取年内成立。
六、加强基础建设和理论研究,扩大青少年体育宣传
(一)加强理论制度研究。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青少年体育工作评估体系研究,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研究,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研究,争取更多课题列入部级乃至国家项目。
(二)加强青少年体育管理层面的基础建设。进一步推进青少年体育管理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各处现有项目,纳入平台系统,使网络进行初步运行。实施青少年体育事业年度统计工作,下发统计表,以2012年各项事业统计为基准,实施年度定期统计。
(三)加强青少年体育宣传工作。继续与体育报业总社合作,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全年工作宣传。结合重点工作,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扩大宣传受众面。加强对《青少年体育》杂志的指导,将其打造成青少年体育的改革宣传阵地、理论研究平台、科普教育工具、活动展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