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媒体 > 正文
精彩回顾——第三届“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座谈交流内容(1)
发布时间:2024-10-28 来源:秦皇岛训练基地 字体:

10月18日,第三届“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举行。当天下午的座谈交流会环节,1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围绕“体育训练基地运营管理模式、体育科技成果运用与转化、设施设备改造与升级、体育产业升级与多元化发展”4个主题开展了精彩的交流,与会嘉宾在现场积极交流探讨,彼此分享经验,为体育训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建设性的经验和方法。

秦皇岛基地特意整理了座谈交流会的内容,分两期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第1期分享主题是“体育训练基地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和“体育科技成果在体育训练基地的运用与转化”。

“体育训练基地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座谈交流会由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魏新翼主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党委书记林晓华和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主任陆晴重点发言。

林晓华书记以“创新发展,着力打造‘训、科、医、教、服’一体化高水平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为主题展开交流,他介绍了奥体中心建设国家高水平体育训练中心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和有益举措。从“完善产业顶层设计、创新场馆运营服务、加大无形资产开发、创立数字文创藏品”4个方面交流了如何推进体育产业开发全面提质增效;从“建设体育人文环境、加强场馆文化建设、营造健身文化氛围”3个方面交流了弘扬体育文化采取的创新方法。

陆晴主任做了题为“挖掘新质潜力 激发内生活力 提升发展动力——体育训练基地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的交流,对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情况做了基本介绍,围绕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运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进行讨论,从“挖掘新质潜力(拓展服务领域、发展群众体育、强化市场运作、协同化发展)、激发内生活力(创新管理体制、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智能管理)、提升发展动力(打造体育商业化管理、打造训练与赛事集合体、整合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化道路)”3方面提出了体育训练基地在运营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对策。

在交流环节,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主任魏淑波简要介绍了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发展情况,他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会,在思想认识上有了一定启发,进一步明确了训练基地中心今后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智能化)和标准,对训练基地的服务保障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体育科技成果在体育训练基地的运用与转化”座谈会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段雅丽主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能训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清正、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冰重点发言。

李清正副主任围绕“探索和发展视角下竞技体育中科技应用的思考”为题进行交流,他以国家举重队科技保障工作开展情况为案例,从需求、应用、思考角度讲述了如何提高训练效率和预防伤病,伤病出现后如何让运动员快速重返赛场等问题。同时从机能恢复、训练监控、数据应用、跨学科融合等角度详细介绍了如何将科技与训练结合,更好地破解“科医两张皮”、竞技体育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矛盾的难题。

张冰教授介绍了为国家花样滑冰队备战北京冬奥会进行技术突破和恢复一体化保障科技支撑服务情况,从体能训练、疲劳恢复、营养监控等角度指出,要聚焦关键技术,将科技化的训练体系标准化、系统化、流程化、可复制化,不断升级更新,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兼容。张冰教授还介绍了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基本工作情况,针对推动体能训练效能化复合板块化、训练监控数字化参赛程序化、科技备战团队化等内容进行重点发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