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的中国足球学校,无论是教练员还是小球员都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惯,但因为同样对于足球运动的热爱,他们成为了“一家人”。球场上的老师,生活中的家长,事业上的朋友,中国足球学校的教练员好像一直在不同身份之间不停地变换着,但他们却在有限的精力中散发着无限的光和热,用自己对于事业的坚守让这个家有温度、有力量、有憧憬、有希望······
 
俞智(左)、于鼎超(右)
既是“师”,也是“父”
说起在中国足球学校执教的经历,2位教练都说“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每周各队之间的交流赛,教练之间的良性竞争;每周一早上举行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练、辅导员时间观念强,开例会从不迟到;去青龙扶贫,教育学生忆苦思甜······可以说中国足球学校成就了我们这些教练员”。他们讲了这样几个小故事:
1.以身作则的教练
当时中国足球学校管理非常严格,一个教练带24个学生。教练既要负责学生的训练,还要负责学生的生活,要全方位管理。在训练方面,教练每天都要带着孩子出早操、练基本功,打比赛。举个小例子,虽然冬天天气很冷,但学生训练的时候,教练两手也不插兜,而是一手拿着秒表、一手拿着口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教练都在坚持,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训练?”
2.24小时保姆
在生活上,教练不光要在学生生病的时候陪着去医院看病,还要在晚上查寝等。记得当时有个学生刚来中国足球学校的时候不适应,每天晚上熄灯都想家想得哇哇大哭。这个时候教练就天天晚上做思想工作,都得陪到十一、二点,连续一个多月后,这个孩子情绪才稳定下来。当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放寒暑假的时候,教练得把学生们送到车站,送上火车······
3.账房先生
当时怕学生们乱花钱,家长每学期给孩子带来的零花钱都统一存放在财务处,每周可以支取1次,取钱时要说明事由。高年级的学生在教练签字批准后去财务处支取;而低年级的学生则是需要教练一笔笔的登记,教练们取钱回来再发给学生们,有取5元的、有取10元的,拿着一沓零钱的教练则被孩子们戏称为“账房先生”。
教练的自信源于学生的刻苦训练
说到“中国足校杯”赛事,2位教练都很有感触:“足球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团队精神和经验累积,中国足校杯赛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经过谈话,我们了解到,中国足球学校获得过的第一个“全国足校杯”赛事的冠军是俞智教练执教的85年级的9班队伍。
于鼎超教练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决赛的时候,一听说是咱们中国足校的队伍,我们都很兴奋,这是中国足校参赛队首次杀进决赛,对手是老牌强队‘天津火车头’,大家都来给俞智他们队加油”。在距离比赛还有7分钟的时候,足校队有一个发任意球的机会,场上比分是中国足校队0:1落后。当时我和俞智说‘这个很关键’,结果俞智自信地说‘问题不大’。果真任意球得分,比分追至1:1平。这场比赛最后是点球决胜负。众所周知,点球的偶然性很大,但俞智又很自信地说‘问题不大’。结果确实是点球胜了,成就了中国足校历史上中国足校杯第一个冠军。”

“我当时之所以很自信,是源于我对我的队员自信。当时发任意球的那个孩子特别刻苦努力,他每天中午吃完饭不休息,自己抱着球去场地上练习踢任意球,他当时的目标就是‘争做发任意球的第一名’。其实不光是这个学生,当时足校的学生训练都很自觉,足球氛围特别好。当时足校学生每个人的校服兜里,都有一个小网球,有空就练习颠球。在休息时间,在广场上、宿舍楼前、场地上,角角落落里都是练习颠球的孩子。那时候的孩子对于足球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一门心思的想踢好足球”。俞智教练说。

中国足校代表队曾获得的荣誉
通过和2位教练之间的交流,我们一下子仿佛看到了中国足球学校曾经的岁月,看到了一个个豆丁大小的孩子在足球场上传、停、射、运,在东门大广场上练习颠球;看到了一位位足球教练员时而在场外“排兵布阵”、时而在场上边讲解边示范;一个个跳跃足球和一张张认真的面庞,构成了中国足球学校校园里最美的画卷······
   
正是在这种浓厚的足球氛围下,在教练的辛勤付出下,在孩子们的刻苦训练下,中国足校才培养出了像郜林、黄博文、张稀哲等百余名优秀足球运动员,很多足校学生至今仍活跃在中超、中甲、中乙赛场上。正如2位教练最后说的那样,希望中国足球学校能够再次迎来新一代的足球小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足球人才!也希望中国足球学校的教练、学生有时间能够常回足校看看,无论你们身在何处,中国足球学校永远都是你们的家!无论你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中国足球学校永远牵挂你们、支持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