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我来到秦皇岛基地已经39个年头了。1984年7月,我走出校门来到秦皇岛基地工作。记得我来的那个夏天,正赶上全国比赛在基地举办,还有很多项目的国家队进行调整训练。那个夏天,秦皇岛基地承办了全国羽毛球、帆船帆板、击剑、网球等赛事,李玲蔚、张晓冬、栾菊杰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此训练参赛。这样精彩的运动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在这里工作,我愿意在这里工作。回望过去,往昔点滴历历在目,这里是我奉献青春年华、挥洒奋斗汗水、成长成熟的地方,我深深地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深深地爱着这份光荣的事业,更深深地爱着这里的战友们。
吃过中午饭,同事们三五成群的常常一起在单位院区走一走,转一转,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很兴奋、很自豪,就像一个碎嘴的老婆婆一样,和年轻同事们讲基地过去的历史发展变化,讲发生的有趣故事,讲我们走的院区的路,讲旁边的花草树木,讲看到的一座座建筑。
记得1984年我来到单位财务科工作,看到大家每人一把铁锹、一把镰刀刻着名字,还有公用的钉耙、大扫把,居然还有磨刀石,感到很奇怪,自己刚参加工作还不好意思问。没过两天,总务科给我也配备了铁锹和镰刀,我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义务劳动用的,在之后我是彻底体会到了什么是义务劳动了。院区栽树、种花草、清扫道路、秋天打荒草、搬运物品等等,这些工作都是130多名正式职工在部门工作之余必须完成的任务,每周多次义务劳动,强度非常大,在劳动中太累时我们就枕着线手套躺在土地上,每次劳动完都是灰头土脸、满身汗水,像个泥猴子。
还记得每年秋天打荒草要用镰刀割,除了田径场一圈的炉渣跑道外,整个西部的足球场地、技巧滑雪夏训场地那时都是荒土地,担心冬天着火,西部一人多高的荒草芦苇要清理,不分男女按照人头分任务,每个人5米宽一两百米长,女职工都得用一周时间才能割完,很多男职工干完自己的活都主动的帮助女同事,一周下来腰酸背痛,手上磨出一堆血泡。
由于基地是建立在海边的盐碱沙滩地上,园区都是海沙子,栽种花草树木既要耐盐碱还必须要挖深沟换土,这些土都是我们用小推车从基地外边有土的荒地运来的,也是包任务2人一组半天装运12车土,谁先完成谁下班,干完活累得瘫在地上,一步都不想走,胶皮鞋里都是土,满脚的臭鞋味。
财务部门的大姐们跟我讲1975年他们来到基地后,最初在客房当服务员,客房的布草、蚊帐等用品换洗都是她们用大盆用手搓洗,24小时天天在单位连轴转。
1989年基地承办全国图书订货会,展览订书在球类训练馆布展,参会人员住在基地运动员公寓。突然接待这样大规模的活动,基层服务人员明显不足,需要把机关人员抽调到公寓、餐厅、场馆等处协助工作。当时我们财务科和党委办公室2个部门的5个人全面承包了5号公寓的服务工作。白天我们既要兼顾部门工作,还要做好公寓服务。4位女同事负责公共区域和每个房间一天2次的卫生清扫保洁、整理床铺和晚上值班值守;1位男同事负责力气活,每天提着大铁壶到南门处的茶炉房打开水,回到楼里灌暖瓶。近一周时间的图书订货会在基地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接待任务。
1995年基地领导班子决定启动中国足球学校的招生办学工作,足校招生布置学生宿舍、教室等等,都是职工一起手抬肩扛布置的。当时基地只有3块足球场地,西部大片长满芦苇和杂草的荒沙地需要建成简易土足球场地,领导班子带头又开始了大规模的义务劳动,1996-1998年共修建了大大小小22块足球场。
多年来,基地职工把义务劳动坚持始终,参加过的职工一定会记忆犹新,搬垫子、铺场地、搬器材、运家具、换布草、装盒饭、卸车运货、种树栽花、夏天防汛、冬天扫雪等等,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2016年基地回顾发展历程总结了“秦皇岛基地人精神”:艰苦奋斗、团结进取、务实敬业、真情奉献。把艰苦奋斗做为精神之首,这是秦皇岛基地人一代一代所创造、所传承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单位赖以发展的精神基础,需要不断坚持、传承和发展。
再有2年的时间我就要退休了,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内心很感慨和自豪,看到基地现在这么好的发展势头也很激动和欣慰,希望基地发展越来越好,我愿意为基地建设始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佟雪莲,1965年生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4年7月至今在秦皇岛基地(中国足校)工作,曾任总务科会计、财务科出纳、会计、财务科副科长、专职纪检监察审计员、公寓膳食处处长,现任秦皇岛基地(中国足校)副主任(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