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听了太多关于如何高效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间歇跑、节奏跑……将身体比作一辆跑车,我们会为这辆车加最优质的汽油,马力十足地驾驭自己的身体,仿佛只要自己乐意,就可以永不停歇地跑下去。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总是放眼于训练效果,却忽视了运动真正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健康。当运动伤痛发生时,我们才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苦苦寻求解决措施。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其实训练效果和健康运动并不矛盾,只要我们做好以下这两点,就可以在保证训练效果的同时远离运动伤痛。
#运动&赛前#
做好运动前热身
NO.1
刚开始运动时身体需要一个过程,让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等逐步适应较为激烈的运动强度,从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随着肌肉和核心温度的升高,减少肌肉和关节内阻力,增加肌肉含氧量,促进新陈代谢,提升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前热身,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快适应运动强度;充分活动身体关节和肌肉,预防运动损伤;做好心理准备,提升运动表现。如果运动前热身不到位,不仅需要更长时间进入运动状态,而且肌肉紧张、关节僵硬,会大大增加运动中抽筋、拉伤的风险。因此,运动前的热身对于远离运动伤痛至关重要!

那么,运动前的热身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慢跑、高抬腿等,促进心率提高,刺激呼吸频率,提前适应运动状态。此外,进行动态拉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激活运动所需要的肌肉,并适当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抽筋、拉伤等情况。
#运动中&运动后#
做好运动后恢复
NO.2
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堆积会导致肌肉酸痛和抽筋现象,并影响体液酸碱平衡,进一步影响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运动过程中重复动作会导致肌肉微观结构的损伤,长期以往,会造成运动伤痛。
以跑者中最常见的足底筋膜炎为例,就是因为长期高负荷跑步,并不重视对小腿和足底肌肉的恢复,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
因此,运动后的恢复对于远离运动伤痛至关重要!那么,运动后的恢复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在运动后可以进行拉伸,通过拉长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乳酸的分解,缓解肌肉酸痛,诱导肌肉结构的修复。
其次,在运动后可以使用泡沫轴、筋膜枪等器材,对疲劳肌肉进行物理刺激,以促进血液循环,对紧张肌肉进行放松。
近几年来,冰水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赛后恢复区。冰水浴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炎症,减少乳酸对机体的伤害,促进疲劳恢复,但是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
一前一后,只要做好这两点,就能让你远离运动伤痛。勿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运动爱好者,我们运动的出发点是为了健康,追求成绩没有错,但一定要保证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恢复,在远离运动伤痛的前提下不断突破自我,让我们共同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