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知识 > 正文
健身气功•五禽戏中医学理论诠释
发布时间:2013-03-28 来源: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字体: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深入观察和研究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结合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编创而成的气功健身功法。因此,对健身气功•五禽戏功理功法的把握和健身效果的阐释,均离不开中医学理论。

    预备势

    起势调息

    预备势动作要求松静站立、意守丹田、宁神调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使身心放松,形正意充,有利于人体形气神的合一,为顺利进入练功状态做好准备。尤其是在调整形体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呼吸的调节,将意识和呼吸这一人体最基本的生命运动结合在一起,正如古代气功家指出的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调息时意识高度集中于自身,既有助于排除杂念,又有利于使形气神达到合一练功境界。本势在松静站立的基础上通过两臂缓慢柔和的上提下按,同时意注掌心劳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可以调动手三阴三阳经的经气,加强人体内外气的交换,从而进一步起到安神定志,调畅气血的作用。

    第一戏 虎戏

    第一式 虎举

    1、本节动作中,两手掌心向下,十指撑开,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两手外旋,由小指先弯曲,其余四指依次弯曲握拳,至肩前时,十指撑开,举至头上方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两掌外旋握拳,拳心相对;目视两拳。以上动作主要加强了对肝系统、十二经筋和十二经脉的调节锻炼。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具有主疏泄和主藏血两大生理功能。因此练功中通过掌形(平掌、虎爪、握拳)的变化和两目(肝窍)的注视,对肝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有效的调节,而且通过两掌、两臂的撑举和四肢的拉伸,对十二经筋所联系的筋肉体系也进行了锻炼。由于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故四肢的松紧拉伸同时对十二经脉气血也进行了有效的调节,从而调畅全身的气血。

    2、本节动作中配合了深呼吸,即两掌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加强了对肺系统的锻炼。肺具有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等四大生理功能。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多采用胸式呼吸,呼吸比较表浅,而本节功法通过深、细、缓、慢、匀、长的胸腹式呼吸,使吸入之气通达胸膈,加强了肺主呼吸的功能。深呼吸使吸入的清气增加,产生的宗气也随之增加。两掌下落如拉双环,含胸松腹,使气沉丹田。

    3、两掌举起,吸入清气,两掌下按,呼出浊气,一升一降,可疏通三焦气机,调节三焦功能。中医学认为,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又称“孤府”。三焦具有通行元气,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三焦是气机升降出人的通道,宗气和元气都是通过三焦运行上下。

    第二式 虎扑

    此势通过对腰肩膝和脊柱的屈伸转动,可以起到壮腰强肾,激发调节任督二脉经气和命门之气的作用,并同时对十二经筋所联系的筋肉体系也进行了有效的锻炼。

    1、对腰肾和十二经筋的锻炼:此势腰膝和手臂的转动较多,通过虎扑动作与腰膝肩的协调配合,可以使腰肾得到充分的锻炼。《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腰者,肾之府也。”此势通过对腰的锻炼,可以达到强肾之目的。中医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肾是储藏先天之精和先天之气的地方,对于人的生长和生殖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肾主一身之阴阳,对维持脏腑阴阳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势功法着重对于肾的锻炼,使肾精肾气充盈,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本势功法要求虚步下扑时,先柔后刚,配合快速深呼气,气由丹田发出,以气催力,力达指尖,可以激发和振奋命门阳气,增强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此外,通过两掌的撑举和四肢的拉伸,对十二经筋所联系的筋肉体系也进行了锻炼,并对人体十二经脉气血也进行了有效的调节。

    2、对任督二脉的锻炼:此势功法通过对人体胸腹和脊柱的拉伸而牵动任督二脉,起到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此势仿照老虎扑食之状,既有其形,又要有其神。从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来讲,其俯身挺胸塌腰的动作,对于人体的任督二脉具有极好的伸拉锻炼效果。任督二脉属于奇经八脉,均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任脉沿胸腹中线至咽,从面颊分行于目眶下,为阴脉之海,统领全身阴经之气;督脉沿腰背正中(脊柱里)上项、络脑,沿头中线至上唇系带,分支属肾,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气血。此势功法通过虎扑之势,身体的后仰前俯,胸腹的伸展,使任督二脉得以舒展和调养,进而调节一身诸阴和诸阳之气。

    3、对脏腑的锻炼:此势功法运动幅度较大,对于五脏六腑同样具有良好的按摩作用。通过大幅度的俯仰运动,首先使脾胃得到很好的按摩,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增进食欲,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故此式功法具有从整体上调整脏腑功能的特点。锻炼者在习练时不仅要注意其形似,还要注重其神似,要有虎之威。通过锻炼可以使肝气条达、舒畅;对筋骨的拉伸及做虎爪之形,又可调节和充养肝血。

    第二戏 鹿戏

    第一式 鹿抵

    此节功法着重于对腰肾、尾闾的锻炼。

    此式通过腰部的侧曲拧转,使整个脊椎充分旋转,不仅可以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还可以使腰肾、命门、督脉得到充分的锻炼。此势通过对腰的锻炼,可以达到强肾之目的。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来讲,任脉督脉均起于胞中,而胞中正是小腹之中心位置,亦即命门和丹田所在。此节功法通过身体的左右屈伸运动,对于小腹以及腰骶部进行锻炼,可以调节命门之气。从中医经络角度来看,小腹部的气海、关元以及尾闾部、腰部的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等穴都具有培补元气、激发阳气的功效,因此此势功法通过对尾闾部位及小腹的锻炼,可以使命门、任督二脉及全身经气得以调和。而且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培元固本的作用。此节功法还可强化腰背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脊柱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功能。

    第二式 鹿奔

    人体手三阴经分布于上肢的内侧,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的外侧,手三阴与手三阳交汇于手指末端,本节功法中,两臂内旋前伸,拳变鹿角,可以直接刺激、调节手三阴手三阳经的经气,对颈肩疾病有防治作用。鹿奔动作向前落步成弓步时,气充丹田;身体重心后坐时,气运命门,加强了人的先天与后天之气的交流。当身体重心后坐,整条脊柱后弯,内夹尾闾,后凸命门,打开大椎,意在疏通督脉经气,而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故此式功法还具有振奋、调节全身阳气的作用。身体后坐时吸气,重心前移时配合呼气,可强化肺主呼吸、肾主摄纳的功能,并可壮大丹田元气。

    第三戏 熊戏

    第一式 熊运

    腰腹转动,两掌划圆,可引导内气运行,加强了脾胃的运化功能;腰腹摇晃,还可对腹部消化器官进行温柔的体内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腹泻等症。人之所养全赖于脾胃,因此脾胃健运则身体强壮。本节功法对于脾胃的锻炼,有助于脾胃的受纳与运化功能,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节功法对于腰部的锻炼作用也比较显著,通过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可防治腰肌劳损及软组织损伤,使腰部得到很好的锻炼,具有强肾之功。本节功法对于后天之本的脾和先天之本的肾同时锻炼,更有利于从整体上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因此,具有良好的健身防病的作用。

    第二式 熊晃

    本势功法通过身体左右晃动,意在两胁,具有调畅肝气,按摩脾胃,滋养肝肾之功。此势功法根据肝脏的生理特点,通过转身、左右晃动,可使人体的两胁肋交替松紧开合。从中医经络角度来看,足厥阴肝经分布于胁肋。通过对两胁肋的锻炼,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之功效。练功中左右晃动,意在两胁,可调理肝经气血,使肝气升发有源。此外,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骨生髓,此势功法通过腰侧肌群收缩来牵动大腿上提,按提髋、起腿、屈膝的先后顺序提腿,同时加强了对腰、腿、膝的锻炼并可起到强腰壮肾的作用。“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母子相生”,所以强肾而有助于强肝,强肝也有助于强肾。此节功法还可同时改善腰部及下肢骨骼、肌肉的功能。

    第四戏 猿戏

    第一式 猿提

    心有主血脉、主藏神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以发挥濡养脏腑组织的作用。本节功法中,两掌上提时,缩项、耸肩、团胸吸气,挤压胸腔和颈部血管;两掌下按时,伸颈、沉肩、松腹,扩大胸腔体积,可起到按摩心脏,增强心主血脉和肺主呼吸的功能,并可改善脑部供血。

    另外,两手在体前由手掌快速变为“猿钩”,可刺激、调节手三阴手三阳经的经气,增强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性;提踵直立,可增强腰腿部力量,提高大脑和肢体的平衡能力。

    第二式 猿摘

    “形神合一”、“恬淡虚无”是练功的基本原则。本戏中,虽然动作较多,但均为调摄心神所设,故意识应始终处于虚灵状态。“猿摘动作以神似为主,重在体会其意境,不可过分夸张”即属此意。动作的多样性体现了神经系统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也体现了在练功初期练功者主动地对神的锻炼和运用。模拟猿猴在采摘桃果时愉悦的心情,可减轻大脑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神经紧张、精神抑郁等症有防治作用,并可随着练功的进程,逐渐进入到恬淡虚无的理想练功境界。

    本节动作中,眼神的左顾右盼,有利于颈部运动,可促进和调节脑部的血液循环,但应该把握“视而不见”的练功原则,以有利于使意识逐渐处于恬淡虚无的先天浑朴状态,亦即天人合一的境界,以优化人体生命功能活动。

    第五戏 鸟戏

    第一式:鸟伸

    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不仅主呼吸之气,还主一身之气。肺通过对气的宣发和肃降,完成通调水道和助心行血的作用。“肾为气之根”指呼吸的深度与肾对气的摄纳功能有关,且肾藏先天元气。在自然的基础上通过缓慢深细匀长的呼吸调节,不仅可以强化肺主呼吸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息息归根,壮大元气。本节动作中两掌上举吸气,扩大胸腔;两手下按,气沉丹田。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可明显加强肺的吐故纳新功能,增强肺活量,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的症状。

    两掌上举,作用于大椎和尾闾,督脉得到牵动;两掌后摆,身体成反弓状,任脉得到拉伸,通过这种松紧交替的练习方法,可增强疏通任督两脉经气的作用。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因此,两掌的上举和后摆配合躯干的动作,可对一身阴经和阳经经气进行疏通、调节。

    第二式:鸟飞

    肺主气,司呼吸;心主血脉,心藏神。肺和心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与血之间的关系,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本节动作通过两臂的上下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配合呼吸运动可起到按摩心脏作用,增强血氧交换能力。拇指、食指的上翘紧绷,意在刺激手太阴肺经,加强肺经经气的流通,因此,习练鸟飞动作可显著提高心肺功能,并对全身气血进行调节。另外,鸟飞动作中提膝独立,可显著增强下肢力度并提高人体平衡能力。

    收势

    引气归元

    锻炼上述各节功法,可调节全身气机的开合出入运动,促进了机体形气神的协调统一。通过最后收势导引动作并配合呼吸,收气静养丹田,可以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并由炼气逐渐转为养气,使元气归根,培补肾命元气。再通过搓手、浴面,进而使练功者逐渐从练功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避免了练功偏差的出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