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知识 > 正文
调理三焦强筋壮骨-五禽戏“虎戏”的效果
发布时间:2013-02-07 来源: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字体:

        百兽称王振雄风,举按伸扑展神功。

    调理三焦司气化,强筋壮骨增寿命。

    健身气功•五禽戏之“虎戏”,包括虎举和虎扑两个动作组成,在神韵的上表现出百兽之王的威猛,气势凌人,虎视眈眈。通过肢体运动导引,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有利于改善三焦和机体各部分功能,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突出形象 展现虎威

    习练虎戏首先要突出虎的形象,展现出虎气神威。在动作姿势上,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虎举中切实把握好手型变化,撑掌、屈指、拧拳三个过程,必须做到先后分明,清晰明了。两臂的举起和下落,要把握好提、举、拉、按四个环节,内劲贯注于动作变化之中;眼神要随手而动,带动头部的仰俯变化。动作路线要保持在垂直线上,两拳上提至肩前时,松拳变掌,举至头顶上,掌指充分展开上撑,目视两掌。当握旋下拉至肩前时,松拳变掌,按于腹前,十指撑开,掌心向下,目视两掌。如此动作,要注意贯注手掌劲力,两掌上举如托重物,提胸收腹,充分拔长身躯;两掌下按如拉双环,含胸松腹,气沉丹田。

    虎扑中要按照前伸、下按、上提、前扑四个环节进行。运动路线,前伸以腰带动双拳提至肩前上方,向前划弧伸出,与地面平行,目视前方;下按,两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双手下按于两膝外侧,掌心朝下,目视前下方;上提,双拳带动两膝伸直,送髋、挺腹、后仰、目视前上方;前扑,身体重心移向一腿,屈膝下蹲,一腿抬起向前迈步,后脚跟着地成虚步,上体前倾两拳变虎爪,扑于前腿膝部两侧,虎爪刚劲有力,力达指尖。如此动作,要注意以身体躯干的伸展、折叠、收放为轴心,带动上下肢运动;两臂向前水平伸出,上体前俯,手臂、肩在一直线上,抬头前伸,臀部后引、塌腰、身体充分伸展,引长腰脊。双手下按,屈膝下蹲,双手上提,含胸收腹,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动作连绵流畅,使脊柱形成蠕动状态。要注意克服身体折弯、展开不够充分、重心不稳、两手配合不协调的错误。

    在虎戏动作中,要突出虎的劲力和意识,强调动作的内劲和神韵。通过发力要展现出虎的神威气势,眼神锐利、形象逼真。如虎举时,要充分贯注两掌劲力,目光敏锐,如同猛虎伸腰示威,跃跃欲试;虎扑时,双手前伸下按,目光炯炯,精力充沛,如同猛虎扑捉猎物,锋牙利爪,无限威猛。

    其次,要把握意念的转换和呼吸的配合。在完整掌握虎戏形体动作的基础上,要逐步转向意念的运用和呼吸的配合。虎举中,当双手上提,要意想如提重物;反掌上托,意想如托千斤;双手下拉,意想如拉双环;双手下按,意想如按浮球。虎扑中,双手前伸,臀部后引,意想腰部命门;双手下按,意想拱背、收腹牵拉督脉;双手上提,意想伸背、挺腹伸展任脉;双手下按,意想猛虎抓扑猎物,力大生威。在呼吸配合上,虎举要求双手上举过程配合吸气,下落过程配合呼气。此一次性呼吸方法适合于呼吸频率深长、动作速度相对较快的习练者;如果呼吸频率较快,运动速度较慢,也可采用两次呼吸方法:即双手向上提至肩前配合吸气,举至头顶上方配合呼气;双手下落至肩前,配合吸气,双手下按至腹前配合呼气。虎扑动作,可分为两次呼吸,每划一次立圆,配合一次呼吸。两拳沿体前上提时,配合吸气,前伸引腰时,配合呼气;双手下按再上提时,配合吸气,身体前倾,虚步下扑时,配合快速深呼气,气由丹田发出,以气推动内力,力达指尖,充分表现出虎的神威气势。

    动静结合 刚柔相济

    虎戏形体动作的变化,体现了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功法特点,即动中有静,静中又动;刚中又柔,柔中又刚。具有动如雷霆,静如泰山之气势。

    虎戏运动,形显于外,但意识、神韵则贯注于动作之中,排除杂念,思想达到相对的入静状态。肢体运动的动与静、刚与柔,是相互兼容,相互转换的。在虎举中,两掌抓握上提至肩前时,则表现为手动身静;两拳翻掌上托头顶上方,则表现为内力节节连贯的拉动;当胸腹展开,两肘关节伸直,抬头目视上方时,肩臂动作则表现为静止的状态,但内在肌肉并未因此而放松不动,仍处在继续用力保持牵拉伸举当中。两掌握旋下拉下按时,则由外在停顿静止中的身体肌肉,又开始作放松性的收缩拉动;双手下按至腹前时,看似略有停顿的静止,然其内劲并没有停,两臂肌肉仍在继续缓慢用力当中。同时,在动作上提、上举和下拉、下按过程中,也是由刚转换为柔的过程,上提、上举为刚,下拉、下按由刚变柔。

    在虎扑中,两拳上提两臂前伸,臀部后引,躯干前后伸拉,则表现为内力连贯的拉动;两臂前伸,稍停,目视前方时,形体似是静止的状态,但内力并没有停,肩、臂、脊柱、腿部的肌肉,仍处在继续牵拉伸展当中;两掌下按、上提、前扑动作中,处于静止稍停的形体又开始作放松性的舒张节节拉动;身体前倾,两掌下扑稍停,目视前下方时,似是由动变静的状态,然实则两臂在充分用力抓捕猎物。随后上体抬起,两腿开步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时,形体又处于静止状态,但实则内劲仍在静力拉动。同时,虎扑动作的前后过程,也是刚柔相互转换的过程,双手上提、两臂前伸为刚,两手下按,屈膝下蹲为柔;两手再上提前扑为刚,上体抬起,两腿开步站立为柔。

    由此看来,动与静是运动的两个方面,又是高度统一体。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利用。刚与柔是一个相互逐渐变化的过程,就是说伸展关节是相对的柔逐渐发展到具有较大用力的刚;收缩关节的力量,又是相对的刚缓慢放松到相对的柔,没有突发性的刚和瞬间的松柔。阴阳学说认为,动为阳,静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阴阳两者,相互交感,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练功健身的根本目的。

    调理三焦 强筋壮骨

    通过虎举动作导引,上举吸入清气,下按呼出浊气,如此反复升降,可疏通三焦气机,调理三焦功能。三焦包括五脏六腑在内,上焦包括心肺等内脏,中焦包括脾胃等内脏,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等内脏。上中下三焦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是通行元气和水谷运行的道路。一旦三焦气化作用出现异常,往往是湿热病邪所侵害,可见到身热不扬,头昏沉胀,神识模糊,胸脘闷胀,大小便不利等病症。中医认为,对此必须采取温散表湿、清化湿热、淡渗利湿、导浊引滞的办法进行调理。通过习练虎举动作导引,可增强三焦气机交换能力,强化三焦总司人体气化活动,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运化能力,使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从而防止湿热病邪侵害三焦的危害。

    通过虎扑动作导引,脊柱前后伸展折叠,充分牵拉任督两脉,可起到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任脉行于胸腹部正中,能总任一身阴经,若出现阴虚失常,可见到疝气、带下、少腹肿块、月经不调、流产不孕等病症。督脉行于脊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若出现阳虚失常,可见到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脊背疼痛、精神不振、小儿惊厥等病症。通过习练虎扑动作导引,脊柱反复前伸后展,可刺激任督两脉,有效调理任脉阴经经气和督脉阳经经气,从而疏通经络,理气活血,增强任督两脉功能,保持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发生。

    通过虎举动作拨伸躯干和虎扑动作脊柱前后伸屈,可增强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的灵活性,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通过躯干的伸屈运动,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疼痛和习惯性扭伤等症,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通过两掌反复变爪、变拳用力抓握动作,也增强了手掌的握力作用,可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总之,虎戏运动,可导引人体颈项、肩肘、大椎、脊柱、髋、膝等骨关节都得到相应的锻炼,达到强筋壮骨,增强体质之目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