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健身气功境内外习练人数已超630万 2017撸起袖子加油干
发布时间:2017-03-07 来源: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作者:李雪颖 字体:

截至2016年,全国健身气功站点总数超过3万个,站点习练人数超过120万人,习练总人数超过436万人,指导员总数超过20万人,已开展健身气功活动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6个,境外习练人口超过200万人。这样一组体现了健身气功蓬勃发展的数据是记者31日在海南海口举办的2017年全国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此次会议为期两天。会上对全国百城千村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大赛获奖单位进行了表彰,向虞定海、杨柏龙、石爱桥和宋天彬授予中国健身气功9段,向黑龙江龙采科技集团授予健身气功事业突出贡献奖,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以及分组讨论。会议期间举办了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国内会员协会工作会议、健身气功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并为国际健身气功·博鳌一龄养生体验中心揭牌。

值得一提的是,健身气功项目有了首位形象大使。自幼习武、多次斩获全国武术比赛冠军的功夫明星赵文卓受聘为健身气功形象大使。他将积极参与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活动,分享感受,号召更多人习练健身气功,不断提升健身气功的社会影响力。


政策利好

迎来发展新机遇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常建平在会上作了主题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报告。“2016年,中心以充实、完善、融合、提高为指导方针,努力增加人口、扩大阵地,实现了探索构建健身气功特色科学管理体系的良好开局。”常建平总结道。

近年来,多项重大利好政策相继出台,让健身气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提出扶持推广健身气功等项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对发展传统体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常建平表示,纵观健身气功的发展历程,从未像今天这样,地位如此重要,价值如此凸显。这些重大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定位了健身气功新的发展坐标,既有立足于提升国民体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考量,更着眼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长远大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对健身气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为健身气功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遵循和宝贵发展机遇,极大地鼓舞和提升了各级健身气功工作者的士气和干劲。


加强顶层设计

全面推进推广普及

2017年是探索健身气功特色科学管理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气功中心将继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品牌活动、奋力开拓市场,不断拓展推广普及领域,创新机制、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气功中心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并颁布《“健康中国”健身气功2020行动计划》,以切实抓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同时持续推进健身气功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抓好试点地区协会组织管办分离工作,加大站点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健身气功俱乐部等市场主体,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力争下半年拿出阶段性成果,努力拓展社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试点工作,以指导员和站点系统为突破口,在河南和贵州两省开展全国健身气功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试点工作。


改革创新

不断扩展习练人群

在不断充实公益性的社体指导员队伍,服务基层习练者的基础上,气功中心计划用两年时间实施健身气功职业化攻关工程。抓好职业指导员标准的顶层设计,力争纳入劳动人事部职业目录;抓好运动处方研制工作;把段位制工作纳入职业化工作范畴。

扩展习练群体一直是健身气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17年,气功中心将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拟与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合作举办一期高校师资培训班,同时拟在大体协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委员会中成立健身气功专项委员会,推动健身气功进入高校课程。与此同时,还将加大行业骨干培训力度,拟与电子体协合作,建立全国行业健身气功培训基地。

同时还将延续精英培训模式,打造高级理论研修班新品牌,甄选和培养健身气功高端人才。组织专家编创健身气功·二十四节气养生功、站桩等功法,进一步满足群众多元化练功需求。


提升品牌活动

更好地聚拢人气

经过多年的培育,全国健身气功赛事活动已形成体系,并培育了品牌。作为品牌活动的全国百城千村交流展示活动在举办场次、覆盖地域以及参与人数等方面都逐年创出新高。去年百城千村活动大赛引入了互联网投票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健身气功活动的影响力。下一步,“互联网+”形式还将进一步融入健身气功交流比赛活动中。另一品牌活动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逐渐形成了省、地、县三级联赛体制。去年举办的中国健身气功艺术生活周活动广受欢迎,今年将继续举办第二届。

2017年的一大亮点活动即“世界健身气功日”活动,计划在每年8月第二周的周末举行,将形成主会场与分会场的联动。此外,还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暨世界科学论坛以及“东亚峰会”健身气功交流大会等。值得一提的是,健身气功被列入了今年的天津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是健身气功项目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常建平表示,这些活动从赛制、覆盖人群、创新组织、扩大交流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品牌效益,但在丰富文化内涵、凸显健康特色、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寻求企业支持、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常建平透露,去年中心积极开拓市场,推动融合发展,同近20家企业开展合作,在借助社会力量推动项目发展方面实现了一些突破。今年,中心计划以职业化带动市场化,采用边建设、边实施的办法,在开展职业化攻关工程的同时,力争今年下半年就组织面向社会俱乐部的第一期职业指导员培训班,通过职业指导员的引领,推广健身气功运动处方,吸引白领消费人群,加大社会俱乐部培育力度,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的推广普及工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