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贯彻落实《条例》:没有围墙的那达慕

    “蔚蓝的天空飘着吉祥的白云,丰收时节草原的盛会……”这句歌词里说的是内蒙古那达慕,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早在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之后,就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过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尽管那达慕上的“男儿三艺”骑马、射箭、摔跤早已不再是内蒙古人民唯一的运动健身手段,但那达慕所崇尚的“以运动增进感情,用参与获得快乐”的精神却被保留下来。即便是在冬日来临的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的热情依然四处洋溢,让这里的每一天都变成那达慕,一个没有“围墙”的那达慕。

    包头的蒙语含义是“有鹿的地方”,位于内蒙古中部。清晨早起,在这个北方工业城市的各个公园里都会响起《呼伦贝尔大草原》之类的音乐。

    我们遇到了一位晨练者——图亚,来自达茂旗的蒙古族母亲,自从两年前带着孩子来包头上学,她就天天在这里跳舞健身。“我的名字在蒙古语中是霞光的意思,现在我每天都迎着霞光来这里锻炼,这个公园就在我家附近,不用门票,没有围墙,随时可以来”图亚这样和记者说。

    公园没有围墙?

    当记者再次观察这座公园的时候,才确认了这一点,这里的确是一个开放的,无须购票就可进入群众健身场所。原来,包头市为了推动当地全民健身,为百姓提供健身场地,把绝大部分的公园围墙都拆掉了,方便百姓自由出入其中,无须花一分钱就可以进行锻炼。

    身为蒙古族的图亚能歌善舞,来这里健身两年的她已经是这上百人健身队伍里的领舞之一,在她和几个全民健身指导员的带领下,在公园的广场上她们跳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排舞、广场舞、民族舞,音乐时而民族时而现代,偶尔还有当下的流行歌曲。图亚指给记者看,队伍当中跳得最好看的大姐就是国家级全民健身指导员,“我就是跟着她们学跳健身舞蹈的”。

    从包头驱车两个小时,就能到图亚的家乡——包头市达茂旗,在这个多民族聚集地,由当地政府投资313万元,中国体育彩票“雪炭工程”投资150万元兴建的1000多平方米的室内健身场馆正在对市民开放。而这里的公园也早没有了围墙,成为达茂旗各族老百姓最喜欢的健身场所。

    包头郊区有个地方叫麻池镇,三国名人吕布的雕像矗立镇中,当地人认为这里是温侯吕布的老家。就在吕布雕像下的“麻池全民健身中心”室内室外近1000平方米,拥有健身路径和室内健身房,夏天在室外广场上举办全镇运动会,而冬天大家一起在室内操练器械,活动健身。整个小镇正在重新包装,力求复古,大搞旅游业,但是全镇没人觉得天蓝色、充满现代感的健身器材摆在中间突兀,因为全镇人已经跟健身中心建立了感情。

    在包头市共有634个农牧民健身工程,100多条全民健身路径在为百姓服务,这些没有围墙的健身场所遍布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据相关统计,目前包头市日常参与健身活动的人员比例达到43%!放之全国,也属于参与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在全民健身领域,除了看得见的公园围墙外,当年还有两堵“围墙”曾经困扰着内蒙古健身爱好者,一是健身费用,二是天气条件。这是因为内蒙古是中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东西长2400多公里,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地处祖国北疆冬天寒冷异常。

    最近几年,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城市在全民健身中走出一条新路,让费用和天气这两堵围墙遁形。鄂尔多斯在内蒙古西部,因“羊、煤、土、气”闻名全国,当地政府加大投入,构建了面向大众的全面服务体系。

    在过去,钱是阻碍市民健身需求提高的一堵“围墙”。去羽毛球馆,最便宜也要20元一小时,足球场踢场比赛需要500元以上,如果去健身房办张健身卡的话,多则几千元不止。这样的花费让普通市民很难尝试更难以长期坚持。

    当记者走进东胜区万佳体育馆时,被眼前的一切所震动:这里拥有标准的塑胶足球场、篮球场、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适合女孩子的瑜伽有氧操教室、力量训练的器械室和有氧训练的跑步机等成片设备。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免费对市民开放,在很多地方让人羡慕的免费热水洗澡更不是问题,这样的免费健身场馆在大城市也很难见到。据悉,这个场馆内外全年为这个城市提供了十多万人次的健身机会,鄂尔多斯东胜区政府和当地体育局共同出资为场馆解决物业、教练、取暖、水电和维修等费用。

    以万佳体育馆为中心,在当地所有社区,都兴建了室内免费健身场馆。一大早,在鄂尔多斯美术馆的社区健身中心里,全民健身指导员王君和她的姐妹们换好了服装准备跳健身操,外面的气温只有5度左右,穿着厚衣服才敢出门,但是这个排练大厅里格外温暖,甚至不一会大家都出了一身汗。

    王君早几年从东北来到鄂尔多斯,自当了全民健身指导员后就像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她几次前往呼和浩特学习健身理论和实践课程,把刚学会的动作带回鄂尔多斯传授给姐妹们,“原来我们在户外活动,但是最近天冷了,我们就进到健身中心,这个排练厅就是我们的阵地”王君告诉记者,她最重视的东西是那个印着“全民健身指导员”字样的扩音器,她平常舍不得拿出来,只有表演时才会使用一下。她现在也不再想回东北老家了,这里的健身娱乐生活让她乐不思蜀。

    当地人告诉记者,在鄂尔多斯这个多民族地区,阻碍大家健身另一堵“围墙”就是天气。鄂尔多斯每年10月供暖并进入冬季,户外健身会遭遇寒流袭扰,过去这个时候没人去健身,大家都躲在家中喝酒打牌。自然气候的问题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困扰了当地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这几年这一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东胜区体育局局长张爱全给记者看过一张“全民健身馆分布图”,在全区所有大型社区附近都有免费的室内健身场地,老百姓足不远行就能躲避冬天的严寒,继续快乐健身。

    呼和浩特,内蒙古体育局施李明副局长的办公室充满全民健身味道,柜子里挂着几件球衣,下面是乒乓球拍,办公桌的右侧放着一台小型划船器,施李明自己也是全民健身的参与者,更是国球乒乓的忠诚支持者。施李明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记者说,发展全民健身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部分,内蒙古人在历史传统上就热爱体育锻炼,此前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从2009年到2011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连续三年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列入“十项民生工程”的高度,全民健身发展成为考量各级政府工作的标准之一。石梅局长对于全民健身也是高度重视,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农村牧区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整体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在包头,健身公园的围墙已经消失;在鄂尔多斯,健身费用这堵“围墙”已被冲破,严寒也无法禁锢健身者的步伐。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这股全民健身的热潮,是东西长2400多公里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条例》的缩影。

    在内蒙古,健身就是那达慕的精神,这里每天都是一场那达慕,没有围墙的那达慕。(杨天婴  郝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