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刘鹏局长率队就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国家体育总局自10月8日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9指导检查组指导下,总局党组在前一段集中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影响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精心组织安排调研活动。近期,由总局领导带队分头进行调研,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听取基层体育工作者和一线运动员教练员对发展体育事业的意见和建议,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最近,竞技体育“南通现象”引起各方关注。在北京奥运会上,南通籍运动员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4金1银1铜6枚奖牌,尤其是在8月12日这一天,有3位南通健儿登上冠军领奖台,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江苏南通输送的运动员连续5届奥运会“届届见金牌 、届届出新人。”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是举国体制、是广大运动员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结果。但是在取得这些辉煌成绩的同时,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思考,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仍有一些需要着力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对于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竞技体育“南通现象”多年来的探索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此,刘延东国务委员专门作出“要认真总结一些地方以群众体育推动竞技体育、体教结合科学育才的经验,推进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批示。按照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指示,为了总结、挖掘南通在体教结合、科学育才方面的经验,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刘鹏局长率领总局办公厅、竞体司、经济司、政法司、人事司、科教司、北京体育大学等部门负责人一行12人,于11月12—14日赴江苏南通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在江苏的行程安排紧凑、严谨务实。12日抵达南通后,连夜和基层的教练员、教师、运动员、运动员家长、体校校长和管理人员等进行了座谈。第二天又实地考察了几种不同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走访了南通市业余儿童体校、南通中学、南通体校、通州体校等。在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基层调研后,调研组专门听取了江苏省体育局以及南通市委、体育局、教育局等单位的汇报,并于14日赴南京考察了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和南京体育学院,听取了江苏省教育厅、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市体育局和南京市教育局等单位的汇报,就如何解决好既出优秀运动人才又能较好地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调研结束后,刘鹏局长对此次调研进行了总结,对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北京奥运会后,在中国体育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存在若干“瓶颈”,运动员文化教育是一个重大“瓶颈”,正日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他认为,南通体教结合之路实践了近30年并卓有成效。比如,南通提出的“选材一体化、育人一条龙”,以教育部门为依托,体育和教育部门齐抓共管的业余训练体系;体育、教育部门共同定目标任务,共同办体育竞赛,共同检查评估,共同表彰奖励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使南通在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的同时,又较好地解决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这一南通竞技体育现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在总结南通体教结合的具体经验时,刘鹏局长指出:第一,业余训练必须重视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南通儿童业余体校突破了分片上学的限制,为一些施教区之外的孩子进优质小学创造条件,还每年给接受孩子的学校一定的经费补贴。第二,小学、初中阶段的业余训练,应贯彻落实好义务教育法,与普教体系九年义务教育紧密结合,实行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双重领导。第三,南通市体校和南通中学联办运动项目,“市队校办”充分发挥了体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两个优势。第四,高度重视体教结合保障体系建设。比如南通中学,对高中二年级还不可能成为尖子的运动员进行分流,加强文化教育,为这些运动员进大学学习和就业创造条件,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促进了运动员进出渠道的畅通。
    刘鹏局长强调指出,中国体育成功的核心是举国体制,而我们始终坚持的三级训练网是举国体制的重要基础。如果在运动员基础训练和学习阶段处理不好学训矛盾,就势必动摇竞技体育的基础和根基,因此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而业余训练走体教结合的路子,是值得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这是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的需要,是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刘鹏局长对南通市在体教结合、科学育才方面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这次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重点对进一步加强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的出路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体育部门继续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积累经验,探索新的模式,把运动员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运动员就学就业问题。刘鹏局长要求各级体育部门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强对体教结合、科学育才的研究和实践,切实解决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