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摩中心:培养参与汽摩运动人群积极性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摩中心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紧紧围绕 《全民健身条例》、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努力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积极推动汽摩运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

    尽管汽摩运动被很多人定义为 “小众运动”,运动的开展需要借助汽车、摩托车这两种运动工具,受到一定场地的限制,特别是摩托车运动还受到 “禁摩”、“限摩”政策的限制,使运动的群众基础受到一定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汽摩产业的发展给运动带来的广阔前景。目前我国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这意味着汽车运动的潜在参与人群巨大,推动汽摩运动的全民健身工作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符合社会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要求。

    目前,我中心一方面将全面健身的工作重点放在已有汽车、摩托车的人群上,培养他们积极、规范参与运动;另一方面在尚无汽车、摩托车的人群中灌输运动意识、培育潜在运动人群。

    一、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

    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我中心2013年设立了摩托车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形象大使”,由公路摩托车新蜂女子车队担任。该车队一直热衷公益事业,曾两次组织女车手自驾摩托车穿越西藏,为藏区的小朋友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等。通过电视台访谈专题节目以及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传播,新蜂车队展示了摩托车运动积极、阳光、正能量的形象。另外我中心还在广东三水、上海等地举办赛事期间,向参赛车手、爱好者和志愿者发放了几千件“全民健身文化衫”,宣传“全民健身、利国利民”的理念。

    (二)推动汽摩运动全民健身的标准化建设

    汽摩运动需要在符合一定标准的场地内进行,即使是比较亲民的汽车露营运动,也必须有相应的行业规范。我中心历经数年的努力,在2013年率先推出 《汽车露营营地开发条件和要求》体育行业标准,并已经国家总局批准向社会公布实施。这项标准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在汽车露营营地建设方面标准的空白,为广泛开展汽摩运动的全民健身、促进汽车露营运动的健康和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全民健身场地建设也有进展。我国原有7个经过国际汽联认证的赛车场,2013年,又有5个赛车场在建,我中心在场地的规范建设指导上面投入大量精力。加上约20个越野场地和10个短道拉力赛车场地,这些场地为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了硬件条件。

    (三)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

    我中心遵循 “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 的原则,不断创新全民健身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我中心于2013年10月在天津、11月在杭州,分别举办了两次 “认识汽车智能电子安全Esafety推广活动”。通过对于各类汽车电子装备的介绍、示范以及安全驾驶常识讲解、对比体验,提高了社会公众的驾驶水平和安全意识,现场参与者约千人。我中心于5月在广东三水组织了摩托车巡游仪式,由 “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形象大使”身披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授带,摩托车插上标语旗帜,带领20名专业摩托车手巡游,在现场数千名群众中播撒健身理念。另外, 我中心在全年10多场摩托赛事中设业余组别,赛前邀请有丰富经验的教练和前冠军车手对业余车手进行培训,把他们从爱好者带入专业车手的行列。在赛事期间,我中心还组织各赛区的体育老师、体育教练或体育学院的学生作为赛事志愿者参与服务,利用他们丰富的体育专业技术知识,向广大车迷和年轻车手们讲解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培养

    卡丁车和越野摩托车是我中心涉及青少年培养的两个项目。2013年,我中心指定的卡丁车全民健身服务志愿者马青骅在F1 上海站中登上了练习赛场。F1期间,我中心组织部分青少年参观马青骅所在车队,马青骅对他们进行了初步指导。另外,我中心还通过卡丁车路演、“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以及摩托车夏令营等方式,加大汽摩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五)推动农村体育和少数民族体育

    汽车、摩托车的拉力赛和越野赛由于项目自身特点,深入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在推动农村体育和少数民族体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中心指定了几名全国汽车、摩托车拉力赛和越野赛的冠军车手作为全民健身服务志愿者,培训当地车手,传播运动火种。目前内蒙古、新疆的沙漠赛车手、东北的冰雪赛车手、云贵的越野车手逐渐成长为汽摩运动的生力军。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依托赛事,参与运动

    我中心将发挥专业优势,搭设更为丰富多样的入门级赛事平台,包括雪地摩托车比赛等符合社会群众需求的新赛事平台,吸引车迷参赛,拉近大众和汽摩运动的距离。

    (二)开展培训,普及运动

    我中心将进一步壮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的队伍,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技术普及和精神激励方面的作用。另外,通过路演、培训班等形式,开展面对青少年和业余车手的广泛培训,提高大众身体素质,传播运动理念。

    (三)创新形式,推广运动

    我中心将进一步开拓思路,通过汽车露营、安全驾驶等具有广阔前景和现实需求的运动参与形式,逐步构建起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民众多元化健身需求,更加突出运动的社会性和服务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