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运中心:立足特点 推进全民健身工作

    射箭项目是我国重点布局的奥运项目,也是独具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射箭运动的普及发展,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体育内涵,拓展体育外延,服务民众,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2013年以来,射运中心在全面开局奥运备战的同时, 紧紧围绕射箭项目普及发展提高的主线,依托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大力推动射箭项目社会空间拓展,借助《全民健身计划》分解实施,射箭项目全民参与热情不断升温,社会关注支持不断拓展,依靠力量持续壮大,发展渠道更加丰富,取得了较好收效, 社会支持参与联动的新型格局初显。
    一、大力扶持传统射箭,深入挖掘射箭文化
    借助中国射箭协会换届契机,协会专门成立了传统射箭委员会,完善了运行机制,重点指导和推进传统射箭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射箭以《射礼》和射艺作为文化挖掘重点,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传统射箭和射箭文化推广普及活动。北京壬辰乡射、山东礼射、上海射艺等推广活动独具特色,已经在土豆网、优酷网等媒体平台上产生了较好反响。一批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正深入开展射箭文化、传统射箭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中国射箭协会也在积极引导和支持这些活动,大力扶持传统射箭和射箭文化弘扬发展,积极为射箭运动培育社会发展的土壤,营造民众乐见、社会支持、参与广泛的射箭普及发展氛围和环境。
    二、扎实推进基层普及,着力抓好社会推广
    以竞技体育发展路径和社会体育发展路径各有侧重、相互依托的联动模式,大力推进基层普及工作,协同抓好社会推广。竞技体育发展方面,重点以三级网络体系为核心,以少数民族地区射箭运动为依托、以社会办射箭俱乐部为补充,多措并举,扩大射箭运动的参与人群,大力宣传推广。三级训练网络体系人数不断扩充,截止2003年底已达3049人。少数民族地区射箭运动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区射箭文化为重点,一方面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射箭赛事的开展。2013年以来中国射箭协会陆续支持开展了青海尖扎“五彩神箭”国际射箭邀请赛、内蒙古国际射箭邀请赛、湖南常德国际射箭邀请赛等传统赛事。少数民族地区举办和承办射箭赛事不断丰富,对于打造民族传统品牌、传承中华射箭文化艺术、弘扬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较好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传统射箭和少数民族射箭示范活动,陆续命名了新疆察布查尔“中国箭乡”、青海尖扎“中国传统射箭之乡”等示范基地。目前,正在对内蒙古巴林右旗“中国传统射箭示范基地”命名进行审核。这些活动既适应了射箭文化挖掘和发展趋势,又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丰富了射箭运动的发展路径。
    射运中心和中国射箭协会高度重视社会力量支持射箭运动发展的作用,积极尝试“引渠”工程,培育、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办各类射箭俱乐部,进行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射箭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拥有实体场馆的射箭俱乐部38家,经常性参与人员已超5000人,覆盖范围扩展到近20个省市。部分实力较强的射箭俱乐部还成立了射箭俱乐部联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射箭竞赛,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促进了大众射箭运动发展。中国射箭协会也因势利导,先后研究制定了射箭器材认证办法、传统射箭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制度文件,正在推进对社会力量参与射箭运动发展进行规范、引导和监督。
    三、切实加强梯队培养,积极做好人才储备
    中心积极推进射箭运动体教结合创新发展,探索符合射箭运动发展的新路。青少年射箭三级训练体系和竞赛体系不断完善。赛制继续保持全国青少年射箭锦标赛、全国重点体校锦标赛、全国重点学校锦标赛等传统赛事并不断创新,积极构建符合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适合射箭人才梯队培养的格局。培养渠道上,侧重抓好重点体校和重点学校拓展延伸,全国重点体校达到50所、重点学校达到80所,数量和规模正在继续扩展。省级开展射箭运动的各类重点体校和学校数量和规模也呈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已达190多所。在总局青少司、群体司、体彩中心等大力支持下,2013年来中心陆续开展了射箭项目夏令营和青少年训练营等活动。夏令营面向普通中学生,训练营面向重点体校运动员, 灌输射箭文化和理念,传授射箭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兴趣,磨炼意志,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
    四、依托协会引导作用,全面构建新型格局
    2013年,中国射箭协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全面部署了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战略举措。射箭运动的普及发展、大众射箭的开展、民族传统射箭和射箭文化的丰富发展,正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发展中国射箭运动,构建全民参与和支持、竞技运动和大众活动相辅相成的新型格局,将是射箭运动融入社会、服务民众、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射运中心和中国射箭协会正在努力推进这项宏伟工程,力争为中国射箭创出一条新路。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