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曲棒垒球中心:下大力度推广全民健身

手球项目

    2013年我国青少年手球运动和全民健身工作在中心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获得了积极的发展。目前,全国开展青少年手球运动的省市已发展到12个,开展青少年手球的学校已经达到300 所左右,从事青少年手球运动的人数达到2万人左右,手球青少年普及推广范围逐步扩大,全民健身计划正在逐步得到落实。
    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一点点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我国青少年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环境相对艰难,全民开展手球运动的难度较大,在“手球进校园”的普及推广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有些问题甚至是长期困惑项目发展的顽疾。因此,特别有必要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全面、认真地梳理和总结。
    一、2013年青少年手球及全民健身主要工作汇报
    (一)制定青少年手球教学大纲
    为了普及与推广青少年手球运动,落实实施手球项目全民健身计划,认真执行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工作方针,中国手球协会成立了《青少年手球教学规划》编制小组,在青少年手球普及与推广方面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加强手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力度,为更多的青少年手球运动员提供技战术指导,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二)中小学生比赛规模逐年递增
    我国青少年手球运动主要在学校和体校里面开展。目前,我国青少年手球运动主要分为小学生手球、中学生手球以及业余体校手球运动三种。中国手球协会每年举办三次全国青少年手球比赛: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全国中学生手球锦标赛以及全国后备人才基地和业余体校手球锦标赛。截止2013年,参赛人数分别为小学生比赛700余人,中学生比赛800余人,后备人才基地和业余体校比赛400余人。通过全国青少年手球比赛的举办,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运动员参与到手球项目中来,比赛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演出和文化活动,使得小手球运动员们能够通过比赛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发展友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手球项目国际化发展。
    为了更好地探索举办国际性青少年手球活动的组织经验,充分发挥中国地域资源优势,以手球为载体,促进两岸间的友好交流。今年暑假期间,中国手球协会举办了两岸三地青少年手球夏令营活动,共有来自香港、山东及北京的100多名学生参加。
    同时,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2013年在国际青少年手球交流方面,协会选派青岛镇江路小学赴瑞典哥德堡参加Partille Cup手球比赛,选派广州市车陂小学参加意大利英特拉姆杯国际青少年手球交流比赛,通过这些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我国青少年手球运动员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学习了国外先进手球技术和理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思路及措施
    (一)为扩大和普及我国青少年手球运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一方面,协会积极加强教练员培训工作,扩大青少年手球教练员人数,努力提高教练员文化素质和执教能力,这样, 才能更好地带动基层手球运动的开展,以正确的技术引导小手球运动员,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概念,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利用每年寒暑假机会,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手球交流比赛,为大家提供相互交流促进的平台,通过比赛宣传推广青少年手球运动,使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都有机会参与到我们举办的活动中来,促进手球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
    (二)组织起草青少年手球训练大纲。在未来几年,组织青少年手球训练专家以及著名学者,研究国外青少年手球理念和训练方法,结合我国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特点,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特性,制定全国统一的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手球教材,规范基本技术动作,指导全国青少年手球训练工作,夯实基础。
    (三)坚持体教结合,与教育部门积极沟通,推动手球运动进入学校,理顺升学渠道,尽快完善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培养体系,使青少年手球运动在各级各层次学校都能够得到积极开展,打造学校手球特色文化。
    (四)精心打造全国中小学手球比赛,突出青少年手球的娱乐性,优化年龄组设置,淡化锦标。邀请国际青少年手球队伍来华参加交流比赛,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知名度,力争打造具有地区或国际影响力的青少年手球品牌活动和赛事。
    (五)积极发挥中国手球协会青少年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与各地区青少年手球的联系和沟通,充分整合我国青少年手球资源,研究制定有利于我国青少年手球运动普及与推广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使我国青少年手球运动有更大的发展,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作出积极的贡献。

曲棍球项目

    2013年中国青少年曲棍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在手曲棒垒球中心和中国曲棍球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获得长足的发展,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2013年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开展曲棍球教学训练的学校已经达到90所左右,开展曲棍球运动的高校已有27所,全国青少年曲棍球人口1.2万人左右,全民健身计划逐步得到落实。
    曲棍球项目进入我国时间较短,群众基础及理论极为薄弱, 在现阶段推广难度非常大,近几年虽然取得一点进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环境相对艰难,全民开展曲棍球运动的不现实,在“曲棍球进校园”的普及推广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困难,有些问题甚至是长期困惑项目发展的顽疾。因此,特别有必要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全面、认真地梳理和总结。
    一、2013年青少年曲棍球及全民健身主要工作汇报
    (一)加大基础理论建设力度,夯实全民健身基础理论。
    为认真执行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工作方针,落实曲棍球中长期规划纲要的任务目标工作,配合中国曲棍球协会青少年发展委员会相关活动的开展,2013年组织人员翻译编写并出版发行《曲棍球初学者》、《曲棍球守门员技术训练》两本理论书籍,组织编写内部刊物《中国曲棍球杂志》12-15期。协助北京、上海、内蒙古中小学曲棍球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出版,完成曲棍球青少年儿童教学训练大纲的修订工作并正在出版发行。
    (二)曲棍球项目在高校的推广取得进展
    青少年曲棍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受我国高校的招生制约,2013年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甘肃5省、市的27所高校开展曲棍球的教学或训练。中国曲棍球协会与中国大学生体协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曲棍球锦标赛。
    (三)老运动员委员会成效明显,曲棍球俱乐部活力日益增强
    2013年中国曲棍球协会老运动员委员会组织全国性活动两起,充分把国内曲棍球老运动员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为全面健身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组织老运动员参加2013年香港亚洲曲棍球运动会老年组比赛,组织国内曲棍球训练比赛多起。北京曲棍球俱乐部连续举办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2013年举办国际邀请赛两次,北京市青少年曲棍球邀请赛两次,有力地推动了曲棍球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目前北京市青少年儿童曲棍球人口已近8000人。上海闵行曲棍球俱乐部连续6年举办华东区青少年曲棍球邀请赛,并在2013年增加了国际交流活动,举办2013年国际青少年曲棍球邀请赛,中国、澳大利亚、南非、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2支队伍参赛。
    (四)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规模日益扩大,已形成品牌效应
    自2007年始的全国青少年曲棍球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的连续成功举办,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曲棍球运动的第一品牌,是我国青少年儿童曲棍球运动员的大聚会,不单单是国内青少年儿童参加,还吸引韩国、泰国、美国、香港、澳门、朝鲜等队伍参加冬令营或夏令营。2013年全国青少年曲棍球夏令营共有11省、市、自治区的87支队伍900多名运动员参加。
    二、思路及措施
    (一)充分发挥中国曲棍球协会老运动员委员会和青少年发展委员会作用,加大推广和普及曲棍球运动工作力度。
    (二)积极探索路径培育、支持和辅导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曲棍球俱乐部开展工作。
    (三)加大曲棍球基础理论建设工作,加强曲棍球教练员培训工作,探索开展曲棍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认证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曲棍球项目人口。
    (五)探索曲棍球专业场地向公众开放,为全民健身工作做准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