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新闻 > 正文
 
赵英刚:速滑突破可喜 但整体仍需提升
发布时间:2014-02-17     信息来源 : 中国体育报

    索契冬奥会赛场上,中国选手张虹摘得速滑女子1000米金牌,为几代人实现了心愿。但在其他项目上,中国速滑的表现并不理想。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赵英刚2月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速滑突破可喜,但整体需提升。
    得速滑者得天下。赵英刚说,速滑项目在冬奥会赛场的地位很重要,它如同夏季项目的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尽管我们在女子短距离项目上取得突破,但其他项目还比较弱,尤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尽管以前一直未能摘得金牌,但中国速滑在1992年便由叶乔波摘得奖牌,此后的1994年,叶乔波再贡献一铜。2006年、2010年、2014连续三届冬奥会上,中国队都有奖牌入账,而所有的奖牌都集中在女子短距离项目,也就是500米和1000米上。
    对此,赵英刚表示,速滑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得益于一直以来坚持的“请进来,派出去”思路,“女子短距离一直坚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虽然张虹是国内教练带出来的运动员,但这么多年来和速滑一直坚持改革发展方向是分不开的。”赵英刚说,在他的理念里,速滑的发展完全靠自己不行,完全靠国外也不行。毕竟中国在女子短距离项目上一直有优势,虽然在冬奥会上没有金牌,但几届奥运会都有好成绩,世界大赛上也有不俗的表现,说明中国不缺乏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具备先进的训练手法和手段。
    谈及22年后的突破,赵英刚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其次是坚持走出去和在国内训练相结合,保持整个项目在国际圈子里发展的脚步没有落下。
    “王北星先后在加拿大、德国训练,虽然王北星这次冬奥会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这种模式是成功的,今后还是要坚持这么做。此外还要继续坚持‘请进来’,请最优秀的教练来执教,不单单要出成绩,还要解决理念和训练思路上的变化。”赵英刚说。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体育的发展,中国也具备了一定的硬件条件,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都有速滑馆,吉林的长春和解放军冰上基地也都有标准速滑馆。而后备人才也在增多,目前速滑的注册人员超过600人。
    “此外,速滑在我国具有优良的历史传承,上世纪60年代起,速滑就有一定的影响,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次实现历史性突破,也是几代人的传承。”赵英刚说。

(王向娜)

【关闭】    【打印】
国家体育总局版权所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承办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 邮政编码:100763 联系电话:010-87182008
网站联系电话:010-87182998/87182280  E_mail:webmaster@sport.gov.cn
京ICP备05070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