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6天,我们像普通的巴黎市民一样,乘公交、赶地铁、坐火车,穿梭于这座浪漫的城市。过去的16天,我们为中国运动员的一次次突破感到振奋,听到国歌奏响、看见国旗升起,那份骄傲和自豪油然而生。过去的16天,我们也会和中国体育健儿的情绪缠绕在一起,那些喜极而泣的情感,那些难过、遗憾的情绪,始终萦绕在心头。
在拉夏贝尔门体育馆见到了郑思维/黄雅琼、陈清晨/贾一凡圆梦时刻的飙泪,也看到了石宇奇、陈雨菲、冯彦哲等遗憾的哽咽,还有何冰娇因为对手马林退赛的难过。
从东京奥运周期到巴黎奥运周期,郑思维、黄雅琼、黄东萍、刘雨辰、陈清晨、贾一凡、石宇奇、陈雨菲、何冰娇等,是我成为羽毛球专项记者以来相识的第二批国羽队员,看着他们从弟弟妹妹成长为哥哥姐姐,扛起大旗,一路坚毅前行。这些年通过一次次比赛、一次次采访记录他们的成长,更明白在巴黎当他们圆梦时刻的眼泪、失利时刻的哽咽中的涵义。
很感谢这次奥运会,让我可以在这段时间频繁前往罗兰·加洛斯,这个举世闻名的地方,更没想到能够在这片红土见证一个个历史时刻。如果要问这次比赛看得最紧张的一场比赛,那一定是郑钦文1/4决赛艰难淘汰科贝尔晋级四强,耗时3个多小时的激战后,郑钦文喜极而泣,还有那句“为了祖国我可以再打三个小时”的铮铮誓言,令人尤为难以忘怀。
巴黎奥运会让我最动容的一幕是中国女排无缘四强后,一群姑娘们集体流泪的画面。巴黎周期中国女排经历了不少困难,但站在巴黎赛场的中国女排展现了良好的面貌,小组三连胜昂首出线挺进八强,可惜在1/4决赛与对手土耳其鏖战5局惜败。无论怎样,她们打出了中国女排的精气神,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值得我们为她们鼓掌。
很感谢体育记者这份职业,可以记录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也能和他们共情,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运动员们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而我们告别巴黎后,也依然会继续书写中国体育的故事,见证、记录、传播,这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我们职业的意义。(转自8月13日《中国体育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