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工作创新典型案例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宁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立足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以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抓手,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求,增强人民群众体育获得感、幸福感。

一、基本情况

宁夏持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体育公园实现县级全覆盖,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发改委和体育总局下达的指标任务,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6平方米。广泛开展体育赛事活动,安排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600余项次,带动参与人数超过230万人次。全民健身服务不断扩面,发展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601个,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6254人,每千人拥有3.6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提前完成国家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着力强化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保障。先后制定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关于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提升群众体育十项措施》《“四大提升行动”移民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暨“康乐角”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支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二)夯实全民健身基础,着力实施体育场地设施普惠工程。坚持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普惠化、均等化、身边化,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暨体育“康乐角”工程,集中财力建设了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等多样化健身场地设施。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和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实施“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建设项目,为老旧小区配备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统筹安排专项经费,完成50 个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实现健身人数统计上报、体育赛事活动实时上传、远程预定健身场地等功能。

(三)紧贴群众健身需求,着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着眼推动全民健康“大视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俱乐部和企业积极性,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多样化、多层次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实现全行业辐射、全年龄段覆盖、全社会参与。着力打造示范性品牌赛事活动,推动“一地一品”向“一地多品”发展,银川马拉松赛、吴忠黄河金岸马拉松赛、石嘴山铁人三项赛、全国大漠健身运动大赛、全国六盘山登山节、农民篮球争霸赛等一批赛事活动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四)健全健身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制定印发《关于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八条措施》,大力培育发展能够融入基层、经常性组织开展健身赛事活动的体育社会组织。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的领导,成立宁夏体育局社会组织党委,指导推动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成立功能型党支部,自治区级体育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并持续提升其服务全民健身能力和水平。不断健全体质监测网络,县级以上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健康宁夏·塞上行”暨“三送五进”体育科技惠民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和推广普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

(五)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推进全民健身事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体医融合发展,联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指导全区三甲医院开设运动康复门诊,指导各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为患者提供运动处方、健身指导和运动风险评估等服务。积极推动体旅融合发展,与宁夏旅游投资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制定《推进宁夏二十一景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一景区一项目、一节会一活动、一产业一赛事”。积极推动体育数字赋能,与中国电信宁夏分公司签订《“宁夏数字体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重点聚焦竞技体育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数字联通、体育产业数字服务、体育政务数字便民等方面,加快推进宁夏数字体育建设,提升体育服务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不动摇,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才能确保体育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才能更加有力推进工作、攻坚克难,确保各项任务完成。面对体育强国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群众健身急难愁盼的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赞誉和支持。我们要始终坚持为民服务不变调,从方便群众健身的角度出发,规划、选址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从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身需求的角度出发,策划举办群众喜爱、乐于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从满足群众科学健身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优质的健身指导服务,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体育发展成果。

(三)坚持改革创新,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是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制胜法宝,也是时代不变的主旋律,更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特别要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结合宁夏体育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加快改革步伐。从而带动和促进了群众体育领域各项工作机制上的创新、内容上的拓展、方法上的改进,使全民健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四)坚持实事求是,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路线,也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宁夏实际出发,发展符合宁夏实际的体育事业。特别是立足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小省区、体育小省区的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有限的财力,着力补短板、增弱项、强基础,不断完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全区各族群众平等享有体育公共服务。

(五)坚持与时俱进,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体育事业才能乘势而上、顺势发展,才不会落后时代发展需要。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努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特别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顺应信息化、大数据发展大势,大力推动“体育+互联网”发展,让体育搭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