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少年》跑出内蒙古靓丽风景线——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工作创新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在全区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4000多场,吸引380余万名儿童青少年参与,活动内容包括体育竞赛、技能展示、健身科普、文化交流、亲子活动等,长流水、不断线、贯穿全年。

二、主要做法

“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活动将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实施“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园、进乡村”五进举措,广泛引导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

(一)进家庭——绘制亲子体育新画卷

“奔跑吧·少年”亲子体育活动在内蒙古各地区开展了265场,以包头市幼儿亲子体育活动为代表,在全市范围内联动100所幼儿园开展“奔跑吧·少年”幼儿亲子活动。内蒙古还积极组织线上“奔跑吧·少年”亲子活动,有16万名儿童青少年参与,家庭体育锻炼氛围愈发浓厚。

(二)进校园——呈现体教融合新动态

内蒙古积极培树“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广泛开展体育活动进校园,足球、篮球、射箭、旱地冰壶、软式曲棍球等26个体育项目走进600多所学校。39所体校与合作共建学校开展体育项目推广普及等活动。内蒙古冰雪运动协会“奔跑吧·少年”旱地冰壶公益行在50所中小学校传播冰雪运动技能,近3万多名青少年在四季都能体验到冰雪运动的乐趣。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集中组织11所中小学校万余名师生开展“奔跑吧·少年”课间操展演。内蒙古首届校园校际联赛,12个项目5万多名青少年参与,体教融合工作更加扎实。

(三)进社区——探索社区体育新举措

深入社区开展“奔跑吧·少年”活动,例如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三顺店社区的唐氏综合症和自闭症孩子量身定制“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结合社区的条件开展旱地冰壶、小篮球、足球、轮滑、健身操、体育项目展演等活动,创建“离家最近的运动场”,为社区体育注入了新的元素。

(四)进公园——丰富主题活动新形式

内蒙古打通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最后一公里”,在公园开展“奔跑吧·少年”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孩子随时随地就能参与体育活动。赤峰市宁城县紫蒙湖太阳岛公园内举办“奔跑吧·少年”足球、篮球、橄榄球等项目赛事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主动参与。像这样的活动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支持,每逢节假日,各大公园内的体育场地人头攒动,各类赛事活动蓬勃兴起。

(五)进乡村——提供乡村体育新思路

“之前这里的体育活动少之又少,没有像样的体育器械,也缺乏专业的体育教练指导。”如今,通辽市水泉乡学校的“难题”已经解决,“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走进乡村,积极改善基础体育设施,组织形式多样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足球、篮球、射箭、摔跤等体育项目悄然兴起。在“奔跑吧·少年”主题活动的带动下,乡村体育焕发勃勃生机。

三、经验与启示

(一)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性提升。内蒙古“奔跑吧·少年”五进举措的实施,磨砺青少年意志品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塑造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主动参与活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在实现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在组织开展“奔跑吧·少年”活动过程中,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呼吁、学校重视、家庭配合的多方联动机制,有效满足青少年群体的多元体育锻炼需求,促进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三)青少年体育文化宣传氛围浓厚。“奔跑吧·少年”品牌形成全区影响力,各类新闻媒体相关报道千余条,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入地认识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促进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推广,潜移默化地激发青少年运动热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