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大体校”格局 着力打造多元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河北省张家口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党的二十大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是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总方针。河北省把发展竞技体育作为建设体育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一体化推进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发展”,大力实施竞技体育金牌计划和后备人才培养倍增计划,突出抓好体校建设,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张家口作为冬奥之城,近年来青少年雪上项目、射击项目等竞技水平不断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初具规模。张家口市以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为契机,研究制定了《张家口市创建体育强市十条措施》及19个配套办法,极大地激发了体育事业发展活力。坚持推动“大体校”改革,通过推动体校转变职能、强化教练员队伍管理、不断丰富赛事体系、开展运动技能等级评定等举措,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参与业余训练的活力。不到5年时间,全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开设训练项目数量、教练员数量、在训运动员数量较2018年分别增长了12.5倍、0.9倍、10.6倍和4.8倍。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体校机构改革,培训主体逐年翻番。一是体校训练职能下划到市体校训练示范中心,实行项目负责人制,体制内教练主要负责各自项目的普及发展及训练大纲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强对俱乐部的管理服务。主要实施了两个政策:第一,鼓励俱乐部注册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2万元奖励;第二,进行俱乐部评星定级,给予俱乐部教练入校服务补贴,逐步实现了社会体育俱乐部增量、扩模、升级。三是实施大清河竞技人才发展计划。对没有场地资源和运营经验的教练,吸纳到大清河竞技人才服务中心,为孵化俱乐部积累经验。目前已签约21名教练,孵化出13个项目12个俱乐部。四是夯实中小学校体育基础。严把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准入资格,鼓励俱乐部教练入校授课,既弥补了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短缺,又拓宽了俱乐部招生渠道。目前已建立起67所体育传统特色校、6个训练基地。

(二)优化体育教学机制,重点项目全面普及。张家口把校园作为普及推广重点项目的主阵地,构建起校内外沟通交流、课程设置、运动员选拔三项机制,补齐学校体育师资短板,广泛普及重点项目。一是建立起教学师资补充机制。将体育教师纳入全市教练员培训范围,定期组织培训,目前已有超过80%的体育教师获得了市体育局颁发的教练员证书。在体育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鼓励社会体育俱乐部教练员入校授课,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得到全面加强。解决了学校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二是构建起多元的入校授课机制。张家口市入校授课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入校授课教练既可以上体育课,又可以参与课后服务,教练按照授课时长享受课时补贴。张家口市经开区第一小学还将入校授课形式拓展为选修、必修、晨训、课后服务,实现了运动项目培训因人、因时、因地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浓厚。

(三)强化教练员管理服务,教练执教水平显著提升。张家口坚持把提升教练员水平作为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逐步放开教练员培训市场,重点做好服务管理,推动教练员执教水平提质增效。一是放开培训市场,建立各项目培训基地。社会力量创办培训机构、申报培训基地积极性明显提高,体育部门严把考评、认证关口,考培分离,宽进严出。全市已建成培训基地2家,根据需求随时开展各项目教练员培训。二是开展教练员评级,规范教练员管理。张家口市大力推行教练员等级评定,按照A、B、C、D四个级别,对四类培训主体的教练统一认定、统一发证、统一管理,教练员通过培训可以逐级晋升,在全市范围内执教。A、B级高水平教练已占到了40%。三是强化统一服务,增强教练员归属感。张家口市为四类主体教练员提供统一的场地保障、训练指导、报名参赛、档案代管、职称评聘等服务,并成立青少年体育协会,教练员全部纳入协会管理,每年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和业务培训。

(四)全面提升训练参赛体验,青少年参训兴趣有效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青少年参训兴趣不足、家长对子女升学发展顾虑等问题,体育和教育部门倾力协作,深入推动体教融合,开展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打造公平参赛机会,畅通体育特长生升学通道,有效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充分发挥赛事的带动作用,创新开展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打通了小、初、高三级升学通道,多措并举激发起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目前全市在训学生达到5200人。一是丰富的赛事活动,全面激发起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全面推动常态化办赛、专业化办赛、市场化办赛,在城市联赛、选拔赛等各类赛事中增设青少年组别,每场赛事都举行升旗仪式、全程直播,增强赛事仪式感、荣誉感,营造出全季节办赛、全媒体宣传、全年龄参与的浓厚氛围。张家口今年举办的青少年赛事已达3300余场,参赛人数近6万人次。二是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的推行,让参与培训的青少年有了良好的进阶体验。张家口市大力推行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评定,将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设为三等九级,入门级(1—3级)“重在启蒙,从不会到会”,提高级(4—6级)“重在提升,从会到熟练运用”,专业级(7—9级)“重在选材,从熟练运用到专业水准”,激发青少年特别是幼儿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热情。当前,为入门级的学生发放了2325个证书,提高级的学生达到了316人。

三、经验与启示

(一)机构改革促发展。针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圈子小的问题,张家口将市体校训练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逐步发展成为以体校训练示范中心、社会体育俱乐部、大清河竞技人才服务中心、中小学校四类主体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格局。通过推动体校职能改革,实现了青训培训主体大幅增长,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二)培训主体“四统一”。为各培训主体提供统一参赛保障、装备保障、通行保障、场地保障,构建起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大体校”格局,引领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发展,推动青少年培训主体迅速增长,形成完整训练保障提升体系。

(三)建立“金字塔”型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基础扎实,选材面广。深度实施体教融合,从全市所有中小学生中挑选出最具运动天赋的运动员。二是积极争取校长支持,将入校授课形式拓展为选修、必修、晨训、课后服务,实现运动项目培训因人、因时、因地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浓厚。三是畅通渠道,做好输送。构建“特色校、俱乐部—业余体校—省专业队”育才荐才途径,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提高人才输送质量。

(四)创新参赛机制。每年举行校园比赛,选拔优秀学生组建校级运动队,参加市级联赛及选拔赛。张家口市体育局将参赛成绩与省级赛事参赛资格挂钩,选拔出的优秀队伍和运动员代表张家口市参加省级以上赛事。当前全市参加城市联赛的运动队已达到300余支,参赛学生近5000人。

(五)畅通升学通道。张家口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联合出台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在重点高中布局了高水平后备才人基地,通过城市联赛(选拔赛)成绩和运动技能等级招收体育特长生,解决了升学问题,孩子在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还有升入重点高中的机会。体育特长生升学通道的打通,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接下来,将继续发扬北京冬奥精神,坚持将大体校格局发展下去,持续打造好青少年体育多元化培养之路,为国家队、省队培养输送更多优秀运动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