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打造城市数字体育服务网络 构建体育消费“半小时”经济圈——江西省体育工作创新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

新余市是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之一,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28万人。近年来,江西省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体育工作决策部署,抓住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环境,大力支持新余市积极探索将体育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相结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针对体育场馆经营、体育消费管理等方面加快智能化融合运用,在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及创新线上体育消费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建成城市智慧体育综合服务网络,并在持续完善和不断优化下实现多次迭代进化,涵盖了多个体育消费场景,利用推荐算法,实现了注册用户与其他用户、教练、场馆、课程、商品、活动、社群(协会)等内容之间的智能匹配,为新余市打造“城市体育消费一张图”,构建体育消费“半小时”经济圈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做法

(一)细致研究,精心制定网络构建方案

通过全面开展新余市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发展专项统计调查,梳理研判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细致了解居民体育消费的需求和供给情况,深入查找体育消费领域、体育服务领域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网络构建方案。同时新余市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网络运营与监管,确保相关服务安全、到位。

(二)与时俱进,全方位服务群众体育消费

在功能设置上,力求做到与时俱进,全方位服务群众体育消费。一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体育场馆预定服务系统和体育赛事活动报名系统,为群众日常体育锻炼和参加赛事活动提供支持。二是建成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消费服务体系,涵盖体育用品消费、健身运动、体育培训等多个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群众体育消费提供更加准确的推荐选择。

(三)互联互通,加快数字体育服务全覆盖

在服务内容上,强化体育资源互联互通,汇集全市优质公共体育场馆、商业综合体、室内健身站点、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消费场所信息,形成“体育健身一张图”,展示全市所有场馆信息、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配套设施等情况,方便群众根据区域、时间、距离等条件精准搜索场馆,同时还可查找所在社区、小区附近的公共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信息。此外,依托智慧体育大数据平台开展了新余市中小学生脊柱健康公益筛查工作,学生筛查后自动上传数据至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分析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并提出科学指导意见及运动处方,并实时反馈至学校、家长及主管部门,学校及家长可针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和决策,为推动体育康复消费提供了新的场景。通过体育资源互联互通,满足了群众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显著提升了新余市体育服务水平与效率,为增强城市消费内生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强化监管,最大程度保障体育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加强对体育消费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体育消费健康发展,新余市通过设立消费投诉在线专员、消费投诉热线等多种方式加大体育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政府及市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逾10万次。通过智慧体育综合服务网络,全面收集、整合线上线下各类数据信息,一方面从宏观层面了解全市体育消费市场现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通过与体育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作用,对体育消费发展实施全方位监管,针对线上线下出现的虚假宣传、虚假承诺、违规收费等体育领域违规经营行为进行精确打击、标记警示、系统通报,极大保障了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体育消费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

(五)供需对接,构建体育消费“半小时”经济圈

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体育设施的快速预约、支付和消费。新余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初步实现了体育协会及俱乐部、场馆、教练、商品、活动等与注册用户间的智能对接,精准匹配体育消费供给与需求,提升体育消费的体验性和参与感。截至目前,城市智慧体育综合服务网络注册用户突破10万人(全市经常性体育锻炼人数约40万,占比高达25%),日活量达7000余人,入驻体育协会及俱乐部52家,举办赛事活动20余次,创造间接经济价值1031.57万元,并完成了4个体育场景应用落地,覆盖全市最大体育综合体、市体育中心、新余学院、体育商家及各类场馆236家、4个智慧无人健身房,基本建成体育消费“半小时经济圈”,为群众体育消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经验启示

(一)搭建体育消费“网络”是核心基础

中小城市经济实力薄弱、人口较少、财力有限,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中大型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城市在发展体育消费上不适宜重资产布局体育基础设施。如何在城市现有基础上以最低的人力、物力、财力提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和转变传统体育消费观念,成为新余体育消费试点的“核心课题”,同时也是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发展体育消费的“痛难点”问题。经过三年试点,新余市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小城市体育消费发展的“新”路子——以打造完善城市“15分钟”健身圈为抓手,科学研判体育消费市场,打通传统体育消费壁垒,统筹线上线下体育消费资源,构建城市智慧体育服务网络,服务覆盖范围,同时在扩大体育消费需求、增加体育消费供给、降低相关成本上“下功夫”,构建稳定、高效、智能的体育消费全产业链体系,持续增强体育消费内生动力。

(二)扩大体育消费“经济圈”是重要抓手

中小城市体育消费环境存在分布散、规模小的特点,线上体育消费仍停留在初级探索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促进城市体育消费的重要抓手。线下传统的体育消费模式难以形成规模,并且消费黏性不足,体育消费者获得产品服务的途径单一,体育企业获得有效客户的渠道狭窄。因此,中小城市发展体育消费,重点是要解决体育消费资源的“统筹调配”问题,畅通消费者与企业间的联系。新余市通过构建城市体育消费“半小时经济圈”,有效实现了全市体育消费资源的统筹调配,建立了消费者与企业间的直接联系,为城市体育消费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普及体育消费“平台”是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不少中小城市存在体育消费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消费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供给侧,不少体育企业难以了解客户需求,在产品与服务创新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在需求侧,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体育消费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如果市场供给难以满足,体育消费向更高质量发展将面临“天花板”限制。从新余市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体育消费“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破除市场需求与供给沟通间的“壁垒”,使体育企业能够迅速掌握消费者需求,也使消费者能够全面了解体育企业所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通过市场调节逐步实现体育消费供给的丰富与均衡,为促进城市体育消费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