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全民健身需求为导向 扎实推进西藏体育协会组织改革——西藏自治区体育工作创新典型案例
当前,在我区全民健身领域依然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体育协会组织而言,要牢牢把握我区人民群众对体育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着力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进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西藏体育协会组织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化、市场化、非营利化为改革方向,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组织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
一、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级体育组织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结合实际,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鼓励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服务的方式,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目前,共有自治区体育总会1个,与自治区体育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于1993年成立),自治区级单项体育协会25个;成立党支部12个(其中联合党支部5个),党组织覆盖率100%;20个自治区级单项体育协会已完成脱钩(自治区足球、篮球、田径、围棋协会未列入脱钩工作)。
二、主要做法
西藏在推进体育协会组织改革过程中,一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部门整合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等,每年召开西藏自治区体育总会工作会议,统筹指导推动体育组织开展工作;二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制定《西藏自治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我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行为,改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三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组织,通过承办赛事、集中训练、开展培训、加强执裁等手段和措施,增强实际办赛能力和水平,提高体育组织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发挥作用,推动高原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激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热情。配合举办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五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藏历新年初三民族传统马术表演。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引领各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纪念“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公益骑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步走、藏棋、田径、网球等全民健身赛事系列活动,持续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提升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效应。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六进”及“三送”送体育下基层等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参加体育健身的热情。五是体育协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克服“等靠要”思想,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动自身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和质量。六是体育协会组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助力我区脱贫攻坚事业,西藏跆拳道协会鼓励全区有志于社会公益人群,有梦想、愿奉献的跆拳道教育者深入偏远地区从事支教活动,推动当地青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了解体育文化的热情,拓宽校园体育项目,丰富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内容。七是坚持党建引领体育协会改革。自治区体育行业社会组织党委和各体育协会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坚强战斗堡垒。
三、经验与启示
经过多方努力,西藏体育协会组织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较为明显,经验归纳起来,一是加强统筹谋划与顶层设计为推动改革工作定好基调;二是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体育协会组织改革;三是体育协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是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之一。
要做好西藏体育协会组织改革工作,一是要克服思想认识误区,体育总会与体育行政部门合署办公,无专职人员,无专门工作经费,加之特殊区情,且无改革经验可借鉴,要提高改革创新意识。二是西藏体育总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指导带动。三是体育社会组织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与全民健身、全民健康高度融合。四是积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五是要提高体育协会组织赛事运营能力,加强宣传,塑造活动品牌,扩大影响力。六是要正确处理体育总会与体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市)体育总会强化自身建设,自主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加强体育组织改革指导管理。七是要深入挖掘体育行业协会组织内驱动力,完善出台体育协会组织激励机制,促进协会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职能,加强协会组织的规范化、实体化、专业化建设。八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新建覆盖重点人群的基层体育组织治理模式,优化举措,创新发展,做强做优基层体育自治文章,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破解全民健身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通体育工作“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