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观点 > 正文
培养干部不容易
发布时间:2014-07-17     作者:赵强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古来就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说法。就干部成长规律而言,一个干部从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到独当一面、主政一方,既需要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下锤炼意志、砥砺品质,也需要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开阔眼界、提高本领。组织上把干部安排在某一个岗位,既为干部增长才干创造了条件,也为干部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但是,如果干部一着不慎,组织的投入就将毁于一旦。从经济学的角度说,组织上培养一名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承担着很大的机会成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部成长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长时间历练。社会是个大课堂,却并不能像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那样人为制造相似环境进行实验。领导干部作决策、定方案、出点子,动用的不是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和小白鼠,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力物力和社会资源。干部能力的增强、水平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很大程度上是以各种社会成本的消耗为代价的。如果干部因为决策失误甚至胡作非为造成损失,社会还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来埋单。

    由此看来,培养一名干部殊为不易。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时刻铭记这种不容易,以居官无私、夙夜在公为念。要懂得,一个干部从起步到成熟,凝结了组织、社会、人民的殷切期望和大量投入。可以说,组织、社会和人民永远都是领导干部的“债权人”。知恩图报,在私是人品,在公是官德。各级干部都应老老实实地把自己放在“债务人”的位置上,无论是作决策还是干事情,都懂得珍惜民力、慎思笃行,不能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做“三拍干部”。更不能慷民力之慨,谋一己之私,用党和人民的利益“交学费”。唯有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做出响当当、实打实的业绩,才能回报组织、社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