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让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上的作用。只有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到消除产能过剩,结构优化,才能真正杜绝长期以来因为资源配置而产生的各种寻租现象,各种贪污腐败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感觉到资源配置重要性,资源配置重要性和生产效率概念不一样,假定生产投入是既定的,看生产要素怎么组合,怎么重新配置。观念因此转变,第一个表现是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场合。所以要把资本市场发展好,把产权交易平台构建好。 什么叫新经济?新经济是技术创新加资本市场,这个观念改变了,结果就不一样了。还有大量的工作人员,比如从事融资、筹资工作的,人事组织、宣传、行政管理工作的,长期以来都被看作是非生产,因为没有与生产效率直接挂钩,不在生产第一线。资源配置效率开展以后就变了。从事筹资、融资的人,直接参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事人事组织工作的人把人力资源配置在最佳位置上,发挥更高的效益。宣传工作的人调动每一个投入发挥更大的能量,做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把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人都是从事资源效率、配置效率提高的工作。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明确了政府该干什么,市场可以做什么。市场跟政府的关系,用大小来衡量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从管理范围来说,政府是治理全社会的,它能够小吗?小代表人数的多数,因为任何国家,任何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相对于老百姓始终是小的。应该用有效的政府,有效的市场。有效的政府,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到位了、尽心尽职,这就是政府的效率。 市场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市场可以做的,政府也可以做的,让市场做。政府做市场中做不明白的事情、做不好的事情,比如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就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提供如国防、司法、治安。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义务教育等,这些公共产品的提供,就由政府来做。还有稀有物质的分配问题,需要政府来做。也包括政府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政府要考虑到宏观经济的波动,如果宏观经济的波动让市场做,可能波动会变大,或时间会拖得很长。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但重要的不是大升大降,大起大落,而是要掌握分寸,重在微调,重在力挺。 还有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这个从来都是政府的职能,因为市场没有力量做。如果市场做,需要很多年以后,根据各地的生产要素、供求情况的变化,才能提高。但是等不及了,拖下去损失太大了。 ——12月8日,中国经济学泰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在《致敬变革者——我的时代我的国》年会论坛开幕主旨演讲摘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