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摘 > 正文
一副感恩对联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4-12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应帮扶对象覃杵华的邀请,我去祝贺他乔迁新居,来到了他的新家门前,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副对联:“帮扶政策暖民心 党员干部似亲人”“横批:铭谢党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这是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松山镇三合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覃杵华一家五口人,他85岁的老母亲二级肢体残疾,常年卧病在床,他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儿子先天肢体四级残疾,行动不便,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夫妻俩靠着外出打散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着一家生计。长年累月起早贪黑让覃杵华落下了病根。他们一家成为了全村典型的因病、因残、因学致贫户。

“破败不堪的木质老房,残损漏雨的屋顶,四处透风的墙壁,坍塌凌乱、杂草丛生的四周。”是我第一次走访覃杵华家见到的情景,一家人蜗居在不到40平方米的陋室里,房子一头作厨房一头作住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住上新房,似乎成了他们一家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杵华大哥,你们怎么还待在这房子里,台风就要来了,快,我们得赶紧撤……”去年,第22号台风“山竹”即将过境,狂风掺杂着暴雨漫天飞舞,所到之处,树木被吹倒,广告牌被吹翻,交通、电力受阻,虽然之前已打电话叮嘱覃杵华一家要搬离老房,但心里还是放心不下,我连夜来到他家查看情况。

看着台风肆虐过后岌岌可危的破旧老房,坚定了我帮助覃杵华进行危房改造的决心,我先后6次来到他家中,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及改厨改厕示范户项目资金;还积极拜访多家建筑公司,给他争取建房所需材料价格的最大优惠,并允许他先建房后给钱。经过多方帮助,覃杵华一家终于如愿建起新居。县纪委监委从办公经费中节约出一部分为他购置了一套实木床和床垫,我送了被子等生活物品。

“坚姐,你能不能劝劝我爸,他说因奶奶生病欠了外债,让我下学期放弃读书外出打工,可我想读书……”覃杵华的女儿坤婷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地向我诉说道。

“阿坚,我知道你今天来的目的,不管怎样我都不支持坤婷再继续上学了,一是家里真的拿不出余钱供她读书;二是农村的女孩子读书没啥用,不如早点出去赚钱嫁人。”眼前这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子,正蹲坐在门前不停用手挠着头,满脸无奈和惆怅。

“杵华大哥,话不能这么说,越穷越要去读书,农村的女孩子更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再说,坤婷要是读书出来之后,找到既体面又高薪的好工作,这不就是你的心愿吗?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我把建议说出来,并向他宣传了国家的教育帮扶政策。

后来,坤婷上了中专,我也帮助她向学校争取减免了部分学费并享有每学期750元的教育补助,每年寒暑假、春节等节日,我去他们家,了解她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并鼓励她要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困境,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之才。

去年7月,坤婷中专毕业了,我又与她的班主任联系,推荐她到柳州一家公司就职,每月有不错的固定收入,还享有五险一金的保障。

“我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他们帮助我家申请危房改造和改厨改厕项目,还鼓励和帮助我送女儿上学。如今,女儿找到了好工作,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副对联是我特意请人帮忙写的,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覃杵华满怀深情地说。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