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摘 > 正文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发布时间:2016-08-02     作者:任仲平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1935年8月,方志敏在就义之前慷慨陈词。这位赣东北苏区的创建者,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却“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只因他是“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坚信“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1950年2月,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这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那一年,华罗庚、朱光亚、邓稼先、叶笃正等1000多名留美学生不畏艰辛奔向新中国,很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相信,“新民主主义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中国社会建设该取的道路”,“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是有组织、有信仰、有觉悟的人。”2008年5月,瞿永安的11位亲人在汶川地震中丧生。在满地瓦砾的家门口,这位北川县副县长泪流满面磕了三个头,随后起身投入抗灾一线。在那场特大地震之后,从80后女警察蒋敏、组织部长王理效,到参与援建的干部崔学选,定格下无数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在汶川震区考察救灾和重建的外国友人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

95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汇聚于信仰的旗帜之下。在他们身上,有着这个群体的心灵密码,有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基因——

他们相信,“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在这真理里,凝聚着智慧与知识的结晶,也蕴藏着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路径。沿着这条真理之路,沉沦的中国才能走向复兴,亿万中国人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视追寻这样的真理为理想,他们以实践这样的真理为信仰。

他们秉承,“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他们把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在这条道义之路,他们将小我消融于“大我”,成为无私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悔的牺牲者。他们视承担这样的责任为使命,他们以坚守这样的价值为意义。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95年来,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行的足迹,构成了一个国家为强大而探索的思想史,也构成了一个民族为复兴而奋斗的心灵史。真理之光与道义之光交相辉映,让这一段历程群星闪耀,照亮着中华民族的天空。

如果说,信仰曾经体现在“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时、闪耀在“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时、迸发在“追赶全世界”的改革之时,那么,今天的共产党人,更需把信仰写在全面小康之路、伟大复兴之路上。

有历史学家提出三种历史时间——“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对应着历史中的“结构”“局势”和“事件”。“事件”只是“闪光的尘埃”,而“结构”才是历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95年风云激荡,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为中国历史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结构”。这种“结构”,既是基本的制度体系,也是根本的思想体系,更是耀眼的信仰光芒。

95年来,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党,已经成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规模执政党;这个四分五裂、积贫积弱的国家,已经从低谷走向复兴,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力量。潮平海阔,千帆竞发,我们的工作已经写入人类的历史,我们的工作还将继续改变人类的未来。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任仲平,有删减)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