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建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3年第22期
发布时间:2013-08-12

【本期导读】

----------------

>党建工作辑要

>学习文摘

>小资料

 

【党建工作辑要】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召开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

----------------

    6月8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召开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审计署、林业局、建设银行等12个部门党组(党委)书记介绍了经验做法。受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杨晶同志委托,常务副书记李智勇作了讲话。

    李智勇强调,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中央国家机关党组(党委)中心组尤其要带好头。要充分发挥党组(党委)中心组的带头示范作用,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要努力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要认真学好中央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深入研究改革。紧紧围绕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围绕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深化学习研究。特别是要在简政放权,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方面多动脑,多思考、多谋划,努力破解难题。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在即将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联系本部门的实际,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要全面提高素质能力。要善用外脑,充分发挥各种智库的作用,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摘自紫光阁网,有删减)

 

【学习文摘】

记取铭训不易

----------------

    《左传》昭公七年载,孔子的第七代祖先正考父是个谦谦君子,曾连续辅佐三位国君,是个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虽为三朝元老,但他在朝廷工作中却毫无霸气,更无油条味,而是为人始终谦恭,处事一直谨慎。其中的缘由,不得而知。但也许正是这种低调的姿态,不仅赢得了人心,而且成就了事业。

    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他曾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职位提升时,都要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恭敬,始而低头,再而曲背,三而弯腰,连走路都要靠着墙边走。这样做,不会受到别人的轻视,更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生活中,只要用这只鼎煮粥糊口,也就可以了。

    如此的铭训,字字力重,句句理深,作为后辈人,当铭记在心。但他的儿子孔父嘉却没有记取这个铭训,而是做事张扬,处事高调,且热衷权谋,并身陷其中,最后,落了个和宋殇公一起被华父督所杀的下场。这,不能不让人感叹:记取铭训不易。

    记取铭训不易,往往在于时过境迁,日子好过,自己听到的奉承话多,遇到的顺意事众,再加之心中的欲望出了“笼”,就会心气比天高,行为无约束,甚至视铭训为“过时”,或者,视铭训为“门面”,只让人听,只给人看,而不是使铭训在心尖上跳动,在脚尖上舞动,因而也就很难使铭训之功德光大,或者让铭训之鉴戒发力了。

    记取铭训不易,这一现象告诫人们,铭训,虽“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但“书之”的铭,会搁之;“刻之”的训,会忘之。因而,有了铭训,并非就有了行动,就可以万事大吉,而是需要常读之,深思之,力践之。

    无疑,人生在世,皆有铭训。只不过,有的显,是“书之刻之”;有的潜,是言之语之。对于共产党人来说,重要的铭训是:时时不忘群众,刻刻为了群众。这样的铭训,不仅显之于党章,更显之于党的领袖们的诸多篇章。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有一生动比喻,称人民群众是“土地”,共产党人是“种子”。“种子”要发芽、吐穗、结实,一刻也脱离不了“土地”。这不仅是道理,更是事实。正因为共产党人这粒粒“种子”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这一广袤肥沃的土地中,才使大江南北,“蜂蝶去纷纷”;大河上下,“香风隔岸闻”,不仅香了中国、红了中国,而且富了中国、强了中国。

    毋庸讳言,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群众路线这样的铭训,并非个个党员干部都能铭记在心、身体力行。也有在生活中淡忘的,更有在实践中弃失的,在他们看来,和平时期、顺利之时、繁荣之际,群众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甚至,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而,决策很少听“民声”,做事极少看“民脸”,一事当前,不是先问群众是否欢迎、拥护与高兴,而是只问自己是否脸有光、身变香、职向上。这,不仅让人见之可厌,而且让人思之可怕。

    如果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记取铭训不易,那么,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来说,记取铭训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不间断地在党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教育实践活动,在革命时期,有延安整风;在建设时期,有大兴调研年;在改革时期,有先进性教育和在下半年即将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种种教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到群众中“洗洗澡,治治病”,无疑能使党的铭训永记于心,党的事业永葆青春。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张保振,有删减)

 

【小资料】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

----------------

    《入党志愿书》是经过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考察,初步认为可以吸收入党时,由入党积极分子本人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表达自己的入党愿望而填写的。《入党志愿书》是党组织接收和审批党员的重要依据。通过入党志愿书,党组织可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现状、经历和过去的表现,考察对党组织的认识程度是否忠诚、老实,从而作出是否符合党员条件的判断。填写入党志愿书,表明了党组织吸收一个同志入党的严格手续和加入党组织的严肃性。《入党志愿书》中,由入党积极分子本人填写的,有个人的现实情况、入党志愿、个人经历、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情况等栏目;介绍人和组织填写的,有介绍人意见、支部大会决议和上级机关审批意见等栏目。在上级党组织批准其转为正式党员以后,《入党志愿书》就成为党员本人的永久性档案材料。

(摘自紫光阁网)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