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建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3年第16期
发布时间:2013-08-08

 【本期导读】

----------------

>封面专题

>党风廉政教育

 

【封面专题】

这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

——四川雅安市党员干部奋力抗震救灾

----------------

    灾难面前,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地震发生后,雅安市3000多个基层党组织立即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市委迅速成立市级应急指挥部,下设救灾抢险组、医疗保障组、交通保障组、通信保障组等,并迅速落实了相关牵头人和责任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跟踪震情。市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在抗震和救灾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作用的紧急通知》,通过短信平台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自觉站在抗震和救灾的最前沿。

    各县(区)委也启动各项应急方案。电力、电信、交通等部门党组织派出100多个党员工程抢险队,对受损电力、通讯、交通等救灾生命线进行紧急抢修;建设、水务、房管等部门党组织成立40多个党员义务巡逻队,深入灾区排查危房、水库等灾害易发场所;工商、卫生等部门党组织连夜排查超市、餐馆等公共服务行业,确保物资供应;市卫生局党委抽调全市100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抗震救灾医疗队,参与伤员的紧急救治;市水务局党组组成8个检查组,对涉水重点工程进行检查;市安监局党组派出抗震救灾检查指导小组,对各县(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行业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危急关头,广大干部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温暖和关怀的时候,雅安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奋不顾身地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市委书记迅速赶赴震中龙门乡,市长及时召开全市抗震救灾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全市抗震救灾工作。

    全市1.2万多名市、县(区)各级干部分片负责,了解灾情、收集信息、参与救灾;组织、宣传、通讯、电力、卫生、水利、新闻媒体等全市50余个市级相关部门的5000多名同志迅速行动,投入抗震救灾;雨城区区级领导干部全体到乡镇、社区指导抗震救灾;石棉县委组织部长袁久胜带领300余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员,于地震发生当日下午5点到达芦山各安置点,帮助分发物资、救助伤员;芦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应急办主任尹清在救援工作中忍住脚部扭伤,坚决不下火线;清仁乡大同村支部书记袁超,不顾癌症病情,仍24小时坚守抗灾第一线;清仁乡大板村大学生村干部罗代磊,不顾家中未满月的孩子,毅然投身抗震救灾……

    关键时刻,万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全市近5万名共产党员积极组建“党员突击队”、“三农党员服务团”,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本色。

    芦山县组织了300余人的临时党员干部救援机动组,随时待命接受救援任务,每个临时安置点都成立临时党支部。

天全县成立抗震救灾党员志愿服务调度中心,组织成立260余支党员志愿救灾服务队,发动4100多名党员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期间村组、社区、小区、企业等地受灾群众的安置救助、治安巡逻、物资储备发放等工作。

    荥经县严道、青龙、大田坝、新添等乡镇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专人维护救灾通道畅通,在救灾车队经过的公路沿线设立服务点,为来往车辆准备矿泉水、面包等生活用品。

    在汉源县,刚走下手术台的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任锦翔,主动请缨并迅速组建16人的医疗救护队立即奔赴灾区;公安民警王诗皓在母亲严重骨折、6岁女儿生病住院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报名到灾区救援;大树镇新民社区3组组长、预备党员徐春才自家房屋受损严重,但他却冲在救援一线:“这个时候,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小家就顾不上了。”

(摘自《人民日报》,记者盛若蔚,有删减)

 

【党风廉政教育】

孙谦:保廉留遗书

----------------

    孙谦,字长逖,南宋东莞(今山东莒县)人。历任南北朝宋、齐、梁三代,为宋巴东太守、左军将军,齐江夏太守、中散大夫,梁零陵太守、光禄大夫。任职期间,施政恩惠,勤政为民,自身清廉不取,为民所爱。

    孙谦从年轻到老,一共做过两任县令、五任郡守。每一任上,他都辛勤奔波,指导百姓更好地利用土地,改良品种,精耕细作,所以他所任的县郡,收入都比相邻的县郡要高。而他自己,却一直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他的卧室十分简陋,床边用竹、苇编的粗席子来挡风;冬天床上只有草席和布被;夏天连蚊帐都没有,但奇怪的是也没有蚊子来咬他,当地老百姓称他为“蚊子不叮的孙谦”。

    天监十五年(516年),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头地。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资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马上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又嘱咐:“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时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时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最后的清廉气节。

(摘自《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集粹》,编者林岩、王蔓,有删减)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