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代模范 > 正文
阿里木:爱心感动中国
发布时间:2013-08-08     信息来源:新疆日报网

    因为爱心,人们记住了这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在贵州,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毕节好人”。

    阿里木,用爱感动了中国。

    帮助别人是幸福的事

    毕节市倒天河畔是当地人休闲的地方,阿里木的烤肉摊就在这里。当地人喜欢他,不仅因为他是“毕节好人”,还因为他热情豪爽的性格。他很会招揽生意,常常一声“帅哥、美女快来吃烤羊肉”就会让人不得不驻足。他的摊儿总是最有人气。

    2002年4月,贵州省镇远县发生了一起山火,碰巧路过的阿里木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救火队伍。山火扑灭后,当地部门奖励了他300元钱。回到毕节后,他找到一位认识的妇联干部,希望能把钱捐给一名贫困学生。于是,这笔钱和他卖烤羊肉串攒下来的200元钱就交到了毕节师专(现毕节学院)贫困生赵敏的手中。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敏的眼圈红红的。妇联的同志告诉她,阿里木是卖烤羊肉串的。她惊住了,含着眼泪向阿里木深深地鞠了一躬。赵敏的举动让阿里木看到了,一点微薄的帮助对贫困学生是那么的重要。他也明白了,帮助意味着什么。阿里木开始留心起来,并决定一定要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打那以后,一个个贫困生就不断地进入他的眼帘。那是一年的春天,听说大方县理化乡长春小学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部分学生面临辍学时,阿里木马上送去5000元钱。那天下着小雨,山区的天气格外冷,离开学校的时候,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拉住阿里木,送给他一只鸡,要他一定收下。用这种方式,老人表达着自己的谢意。

    在新闻节目中,阿里木偶然看到一名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在井下挖煤。“在煤矿打工,肯定是贫困生。”他想。待仔细一听,学生的家就在不远的大方县。第二天清晨8时,阿里木就坐上了班车。要去的地方在安乐乡,不通车。他只好打“摩的”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奔波了几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学生的家。回到毕节,天早已黑透。几天后,他到银行专门给这个贫困学生开了户,每月给他100元生活费,并为他买好了去贵阳的车票。

    这条慈善之路,他坚守着,而且乐此不疲。

    “快乐是因为拥有才快乐,幸福是因为付出才幸福。阿里木是一个很有幸福感的人。”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从一个文化研究者的角度这样诠释阿里木选择的慈善之路。

    在阿里木看来,帮助别人谁都可以做到,不管拿出多少钱,都是英雄。朴素的人生哲理,让他拥有了这份幸福。

    用大爱行大善

    毕节学院大大小小的奖助学金有20多个,可学生们很看重“阿里木助学金”,并以拿到这个助学金为荣。“这个助学金太不同寻常了。”汤宇华说,“2006年,阿里木送来一大摞钱时,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整整5000元。我们心里非常沉重,这个社会上有的是比阿里木生活宽裕的人,这对他而言,几乎是倾其所有。”

    受到阿里木的感染,许多人开始投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列,学院每年都把上百万元的善款发给贫困学生。2006年12月24日,腾龙凯悦酒店的圣诞平安夜也成了慈善捐款晚会。2010年,毕节市搞“两创一建”建设文明城市活动,毕节学院一下子就有2000名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每到周末,各个路口和斑马线上都有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学生们还搞义卖活动,将赚来的钱送到贫困学校。这是“阿里木精神”在点燃着他们的心灵。

    阿里木影响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整个社会。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