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支月英先后教过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也从“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 1980年,奉新县中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偏远山区更缺教师。19岁的支月英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报名参加了奉新县澡下镇招聘山村小学教师的考试并顺利考上。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前往海拔近千米、最缺教师的泥洋小学任教。 穷山村里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薄膜、钉子,把窗户钉好,将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融融的。 这里山高路远、人烟稀少,条件十分艰苦,晚上支月英一个人住在鸟啸兽嚎、无人做伴的旧教室里点灯备课、改作业。为了能留住支老师,好心的村妇们轮流抱着被子来与她做伴,经常有孩子带着家里炒的菜送给她吃,星期天没回家总会有人请她去吃饭……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支月英,也使她从内心里下定了扎根山村教学的决心。 从此,她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别人往山外走,她却往深山里去 支月英慢慢习惯了在大山里教书育人的生活;习惯了在风霜雨雪时,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回家;习惯了那些学生把她当姐姐、当妈妈一样聊天、撒娇。 由于身患高血压、甲减等疾病,从2003年起,上级教育部门多次要给支月英换工作环境,都被她婉言谢绝了。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支月英年龄偏大、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决定将她调到交通便利的澡下镇中心小学任教。 在即将调往镇里的中心小学任教时,支月英收到了澡下镇白洋村群众的一封联名信,村民们说,白洋村条件艰苦,请的教师都辞职了,希望支月英能到白洋村任教。看着村民言词恳切的邀请信,支月英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成了白洋教学点第一位公办教师。 别的教师都是往山外走,可她却往深山里去。家里人很不理解,心疼地说:“你也年过半百,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去白洋小学教书了。”她总是乐呵呵地说:“30多年都这样过来了,白洋的孩子需要我,我怎能打退堂鼓呢?” 照亮了山里孩子前进的路 37年来,浩瀚无涯的林海中印满了支月英默默耕耘的足迹,她用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照亮了大山里孩子们前进的路,为他们点亮了精彩的人生。 支月英常常头晕眼花,经过医生检查,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严重影响视力,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正常使用。领导几次找到她,提出给她调换环境,安排轻松一点的工作,她微笑着说:“谢谢领导关照,但我还是舍不得这些娃娃。” 虽然身体状况不太好,但支月英还是执着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夜晚还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钻研教材、写教学论文。 “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这是支月英最爱哼唱的一首老歌,每当唱起它,她的目光总会投向日夜陪伴自己的深山里的棵棵大树。支月英觉得自己也是扎根于此的一棵“大树”,学生就像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她身边飞来飞去,在她身上筑起小巢,在她的绿叶间快乐歌唱。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徐光明,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