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园地 > 正文
解决老问题也要重视新问题
发布时间:2025-11-12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解决老问题也要重视新问题

 

新老问题交织并存,既是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面对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说老问题没处理完,新问题就可以歇一歇、放一放。解决老问题是当务之急,但也要重视新问题,得同步抓。”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新老问题的辩证关系,也警示我们老问题“欠账不还”会衍生新问题,新问题“逃避忽视”会放大老问题,新老问题只有同步抓、系统治,分类施策、精准解决,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战略主动。

在发展进程中,新问题和老问题看似出现时间有先后、彼此不相关,但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两种外在表现,相互联系、彼此转化。有的互为条件,老问题可能诱发新问题,新问题也能反向促发老问题;有的互相影响,老问题呈现新表现新动向新形式,延伸出新问题;有的互为参照,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为破解老问题提供了升级路径,老问题的存在为新问题的施治提供了坐标。老问题是国家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反复出现的基础性矛盾,老就老在具有顽固性和多发性,关系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新问题则是伴随日益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而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新就新在层出不穷、无例可循,如新旧动能转换等。老问题根子未除,新问题变量叠加,甚至会交互共振,顾此失彼很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迫切需要在“同步抓”中啃硬骨头、开新路子,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化解发展进程中积累的老问题,必须在改革中坚持、在坚持中深化。自觉把老问题放在国家发展大局、未来变化趋势中统筹研判、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内在规律,既不能只盯着老问题算旧账,也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治理。在有效防范风险、明确功能定位、理顺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让解决方案随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而同步升级。坚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把老问题一抓到底,精准拆解老问题为可量化的阶段性目标,一环接着一环破解,一锤接着一锤敲打。充分利用新科技新要素新业态的乘数效应,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打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跃迁的路径,确保老问题在改革深化中逐步消化,为解决新问题提供方案经验参考,实现新老问题一体推进。

对待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善于抢占先机、把握工作主动权。新问题往往带来新风险新隐患,需增强前瞻性思维,筑牢底线思维,善于从发展实践中摸清情况,善于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中找准问题,善于在调查研究中抓住症结,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新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答案可以照搬,唯有打破思维定式,把握发展机遇,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制度、政策、实践等方面大胆探索、守正创新。以系统观念协同治理,根据新问题跨领域跨周期跨平台的特点,统筹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把老问题和新问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长期矛盾和短期矛盾、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表层问题和深层问题、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等联系起来全面考量,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协同治理网络。善于在解决新问题过程中以制度化、标准化、法治化方式将鲜活经验固定下来,为治理老问题提供新思路新解法,推动新老问题的解决无缝衔接。

抓住了问题,就找到了实践前进的突破点。领导干部必须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从老问题及其发展变化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新问题及其生发萌芽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把解决新老问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统筹解决新老问题,既在解决老问题中孕育新势能,又在应对新问题中切除旧病灶,使决策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展现系统性,定能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在时代舞台上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来源: 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