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园地 > 正文
把握新时代思想理论工作的四大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22-05-09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人民至上、守正创新、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把握主导与主动、主体与主观、内容与形式、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从理论彻底性、情感认同性、教育一体性、制度规范性、效能最大化等方面精准施策。

 把握主导与主动的辩证关系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第一原则,广大人民群众主体的认同是根本。为此,需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动的辩证关系。其一,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其三,必须大力推进思想理论工作组织机构创新,强化各级党组织思想理论工作主体责任。其四,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改革精神、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胆魄、改革能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把握主体与主观的辩证关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标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思想理论工作的主体,思想理论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应。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就要正确处理主体与主观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理论要彻底化,能说服人民。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彻底的思想理论建构说服人民、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人民、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人民。二是理论要大众化,能谐和人民。亲和力是思想理论大众化的“命脉”。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的亲和力,必须辩证地处理好理论性和通俗性、深刻性和大众性、系统性和时代性的关系,把思想理论讲得有理有据,让人民心悦诚服、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释放思想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三是理论要生活化,能感动人民。任何深刻的思想理论,归根结底都来自于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党的理论政策融入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与人民同频共振,真正体现人民心声、发挥人民智慧、代表人民利益、突出人民中心。

 把握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思想理论工作本质是思想的输送,而内容则是思想的载体。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必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以内容建设为重心,在内容建设上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重形式轻内容的本末倒置的现象。一要在经典著作上下功夫,增强思想理论内容的“厚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理论工作的源头活水。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捷径可走,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二要在新思想上下功夫,增强思想理论内容的“新度”。要深刻认识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三要在传播内容上下功夫,增强思想理论传播的“广度”。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要在传播上抢先机、开新局、出新招,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向广大受众提供深度、权威、专业的思想内容。

 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正”即“正道”,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守正,即坚守正道和遵循规律;创新,即改变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守正创新,就是要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创造新事物、驾驭新规律、开拓新境界。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必须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一要“守”思想之“正”,“创”理论之“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本质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学术性、系统性、纯洁性的统一不动摇,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新论断、新特点、新目标、新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二要“守”立场之“正”,“创”话语之“新”。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创新话语体系,增强思想理论的亲和力和话语感染力,让思想理论有道理、有启迪、有滋味、接地气。三要“守”方法之“正”,“创”手段之“新”。必须始终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创造性运用新手段,拥抱新技术、拓展新媒体、打造新平台,把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6G等新技术同思想理论工作相结合,拓宽思想理论工作新空间。

来源: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年5月6日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