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园地 > 正文
百年党史中的志愿服务英模速写(三)
发布时间:2021-07-06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朱伯儒

“助人永远快乐,时代必定造就更多的新雷锋。” ——朱伯儒

武汉空军部队的朱伯儒,与群众同忧乐、共甘苦,为群众服务,像一团炭火燃烧自己,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 新雷锋”。

30多年前,他学雷锋做好事一举成 名,先进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曾长期义务赡养、服侍过地方两位老人,解救过 5位遇到危难的群众,资助过40余名生活困难的群众和战士家属。197510月,他在 河南南阳火车站转车时,看到一老人突然胃大出血,便放弃乘车,将老人送进医院,一直守护了 3天,为老人献血 300毫升,代付了医药和住院费,并将老人护送回家。19773月,他在河南内乡县部队工地指挥部工作期间,一位民工因患肺结核吐血,生命垂危。他将其送到 150公里外的医院抢救,随后取出自己仅有的500元存款,卖掉手表,帮助这位民工治病,使其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他还帮助和挽救过一些失足青年,使他们走上健康成长道路。19784月,浙江湖州一 位农村青年,嫌家乡贫穷,去武汉投亲不遇,患了重病,夜宿湖边落水,他救起这位青年,并将其留住自己家里,帮助医病,做思想工作,使其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朱伯儒从普通干部成长为将军后,依然保持助 人为乐本色,先后20余次立功受奖,多次被评为模范 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张海迪

“千千万万个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在成长,因为雷 锋就是我们千千万万个志愿者。” ——张海迪

张海迪,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15岁时,张海迪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这期间,她无偿治病一万多人次。多年来,张海迪还做了大量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温暖。张海迪顽强拼搏、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的精神,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当代青年,她也因此获得了“当代保郭明义尔”美誉。

郭明义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帮助他人最幸福。” ——郭明义

30年无偿献血65000多毫升,相当于人体总血量的10倍。捐款54万多元, 资助了300多名特困生和9户国家精 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他是改革先锋、全国 劳动模范,也被誉为 “当代雷锋”。这就是当代有名的志愿者郭明义。

今年60岁的郭明义,经历与雷锋颇有几分相似。当过兵、进过工厂,甚至连介绍他们入伍的都是同一位老政委。同为汽车兵,郭明义始终坚持学雷锋,他一边勤学苦练,一边攒下津贴为灾区捐款,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被评为“全师学雷锋标兵”。

退伍回到地方后,郭明义仍是“干一行、爱一行、钻 一行”。当鞍钢矿山的大型卡车司机,他第二年就创造单车产量的最高纪录;接到安装进口电动轮的重点 工程,他苦学英语,一年就成为外方专家的合格翻译;担任露天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只要没有出差任务,他都会风雨无阻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累计步行距离超过5 次长征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郭明义一度被身边人 视作“异类”和“傻子”,但他仍然坚持学雷锋做好事, 积极投身希望工程,他每月拿出工资收入的一半,累计资助了超过300名贫困学子。

如今,以“跟着郭明义学雷锋”为主题,郭明义爱心团队已经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累计达到1000多支,拥有志愿者超过180万人,学习雷锋的动人故事每天 都在发生。

来源:《中国志愿》第3

发布时间:202172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