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3年第27期
发布时间:2013-08-12

【本期导读】

----------------

>党建工作动态

>学习文摘

>理论观点集萃

 

【党建工作动态】

总局党组组织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第二次集体学习

----------------

    根据总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作为“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一个重要安排,7月17日,总局组织党组中心组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

    本次集体学习的内容包括人民日报7月14日《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汇编》中的四个章节。与会人员围绕中央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体育工作实际进行了学习讨论。

    就学风不正问题,刘鹏指出,党组成员要带头通过学习教育检查问题,自我反省是否牢固树立了事业发展无止境、学习就无止境的观念,是否通过学习具备了应对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本事,是否自视甚高、自以为是、不愿意不耻下问向别人学习,是否把学习流于形式、应付了事而不是学以致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要求,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能创新。要从党组带头做起,厅司局率先做好,为各直属单位作表率。

    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树安、冯建中、肖天、蔡振华,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组组长王庆云,党组成员、局长助理晓敏和各厅、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集体学习。中央督导组秦俊兴出席会议。

(摘自《中国体育报》,记者曹彧,有删减)

 

【学习文摘】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谈——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

    “照镜子”和“正衣冠”这两个环节,都属于自查范畴。“洗洗澡”和“治治病”,则属于自我检查与组织帮助相结合的范畴。

    实质是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和作风建设

    照镜子,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首要环节和基本前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整人,而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教育,因此首先要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批评。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不仅要以“铜”、“古”、“人”为镜,更要以“党章”、“法律”、“民意”为镜,以此来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正衣冠,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条件。正衣冠,即正官风、立官德。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要正一正干部队伍中那种对待群众的错误立场、横蛮态度和官僚作风,树立共产党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正确立场、态度和作风,用以解决新时期干群关系问题。

    洗洗澡,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方法。历史实践告诉我们,能不能经常地自觉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是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是否坚强有力、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一身正气的重要尺度。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要通过这样的积极而又健康的思想斗争,让每一个领导干部洗一洗身上的污垢,清一清每一个领导班子的肌体,以清新、清明、清正的新形象出现在群众面前。

    治治病,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目的。我们党自延安整风开始,就一直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为了治病救人,包括惩前毖后也是为了治病救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又强调“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为了增强团结而不是要增加矛盾。但不管是“救人”还是“团结”,都必须先“治治病”。

    重要的是要破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要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一下我们这么多年来搁置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刀子的原因何在,特别是,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哪些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严≠“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搁置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刀子,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我们讲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包括对干部要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严是爱,宽是害。”在治党的问题上,在干部教育和管理的问题上,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们对同志要宽容,但不能放弃原则,不能丢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正面教育≠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我们要认识到强调“正面教育为主”不等于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更不等于多年来盛行的庸俗关系学。江泽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过:“有的搞‘好人主义’和庸俗关系学,面对错误的思想行为缺少正气,尤其是对亲近自己的所谓‘熟人’,能为自己办事的所谓‘能人’,有点影响的所谓‘名人’,处在重要位置上的所谓‘要人’,以及所谓‘有背景’的人和自己的亲人,即使问题严重,也往往宽容有加,甚至姑息养奸。”因此,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坚决破除那种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尤其要坚决摒弃庸俗关系学。

    批评≠不讲政治讲“八卦”。在开展批评的时候,既要防止不讲原则的好人主义和庸俗关系学,也要防止时下流行的“八卦”等庸俗化倾向。毛泽东曾经说过:“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不应当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他还说:“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这种历史经验也要记取。

    只有破除了诸如此类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才能既积极又健康地开展批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摘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有删减)

 

【理论观点集萃】

转作风不能“坐等”

----------------

    按照部署,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明年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些地方和部门因此等待观望,这种“坐等心态”当引起警惕。

    “四风”之害,普遍存在。之所以要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正在于其影响之广、危害之深。为确保实效,中央带头、自上而下、分级分批,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安排。然而,开展活动有时间表,要按步骤推进,转变作风却不应有“酝酿期”,必须立即行动。革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任务繁重,没有理由消极等待。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办活动”,而在于转作风。在作风建设上,越是基层领导机关、越是基层党员干部,越能直接影响群众的观感和判断。如果对现存问题,听之任之,坐等上级安排,显然是偏离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

    “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转作风不能坐等,唯有想在前、做在前,才能以作风的切实转变,赢得群众的真正信任。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李浩燃)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