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3年第33期
发布时间:2013-09-02

【本期导读】

----------------

>党建工作辑要

>党建工作动态

>理论观点集萃

 

【党建工作辑要】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

要求深入查摆问题  认真开展批评

----------------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的通知》,要求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查找准、剖析透,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通知》指出,要找准突出问题,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深入查摆、认真梳理“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按照《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示范带头,推动班子成员切实贯彻中央精神,抓紧抓实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力戒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要周密安排、统筹兼顾,切实做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详见党员教育移动培训专栏)

 

刘云山:以强烈的为民情怀抓作风改作风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效果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8月23日至24日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感情,以强烈的为民情怀抓作风改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在贵州力帆时骏振兴车辆集团、大方县羊场村、省群众工作中心,刘云山认真听取情况介绍,同干部群众进行探讨。他说,做群众工作首先是个感情问题,有了深厚的百姓情怀,就有了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真正弄清楚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弄清楚我们的根在哪里、本在哪里,视百姓为父母、为亲人,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办事情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想想老百姓的感受,多想想老百姓的冷暖,多想想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坚持民有所盼、我有所应,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摘自《人民日报》,记者周英峰,有删减,详见党员教育移动培训专栏)

 

【党建工作动态】

总局转发《关于做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的通知》

----------------

    近日,总局转发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的通知》,部署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

    总局要求,各直属党委、支部做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对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工作进行“回头看”,确保基础环节不走过场。二是要坚持一把手带头,以身作则,切实起到标杆作用。三是要在查摆问题过程中,善于抓“真问题”、具体问题,避免形式主义。四是要深刻剖析,勇于剖析,确保实效。五是要精心组织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六是要充分发挥督导组作用,严格把关。

 

【理论观点集萃】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笔者《中国人成熟吗?》一书是对中华民族集体精神世界一些深层盲点的探讨。这些盲点表现各不相同,成因千差万别,但从方法论角度看,均来源于中华民族集体精神的深处,缺乏一种理性精神。

    千百年来,面对中国盘根错节的问题,先贤前辈们虽然提出过许多这样或那样的解决方案,但最终却总是不了了之,中华民族始终在进两步,退一步的螺旋中循环。虽然中华民族也总是在进步,但它的进步总是以付出代价为前提,而且其代价总是过于沉重。其间最根本的原因,恕我直言,来源于中华民族缺乏理性精神。因此千百年来,尤其是最近百余年来,中华民族不乏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但却始终不能真正在救国的问题上抓住问题的核心。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理性精神,无法直达问题的核心,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似乎很难摆脱情绪,似乎总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在最高位置上,这样几乎永远也无法具有真正的超越性。

    今天中国的左右之争也十分类似。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成就与问题并存,前景与危机共现。现阶段的中国,十分需要的是对转型深层规律和逻辑的研究,并在转型深层规律和逻辑的层面上达成基本共识。然而,今天的中国公共舆论场,几乎没有对转型深层规律的严肃探讨,有的只是各种情绪的纷扰和对抗。表面上看,各种情绪的持有者似乎也提出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但由于这些方案与转型的深层规律及其逻辑相距甚远,因此自然遭到另一派的激烈反对和对抗;在情绪的对抗中,问题的本质被巧妙地绕过了。

    因此,以一种高度理性的精神冷静下来,跳出情绪纷扰,沉下心来直面中国转型的深层规律和逻辑,应该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基本共识。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邱震海,有删减)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