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3年第41期
发布时间:2013-11-01

 【本期导读】

----------------

>党建工作辑要

>论述摘编

>言论选摘

 

【党建工作辑要】

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以扎实有力的措施抓好整改落实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26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教育实践活动下步工作。

    刘云山在讲话中说,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必须把前两个环节的工作做扎实,向群众通报、让群众点评,组织开展回头看。通过回头看,工作不足的要“补课”,力度不够的要“加把火”,走了过场的要坚决返工重来。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习教育与整改落实相结合,整改落实既要全面有序推进,还要针对文山会海、检查评比过多过滥、超标配车、多占住房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专项整治要做到“准”、“狠”、“韧”,不见成效决不收兵。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详见党员教育移动培训网上专栏)

 

【论述摘编】

自我感觉不能代替群众评价

----------------

    衣冠正不正,照了镜子才知道;脸上脏不脏,旁人看得最清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群众利益,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直指问题关键,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至今,总体进展顺利、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种现象,一些部门谈起自身工作,往往是总体情况不错,但对自身存在哪些问题,却是遮遮掩掩,甚至浑然不觉。一些干部倒是反思了自己的问题,但往往是避重就轻,大而化之,甚至有时听起来是批评,实际却是表扬,与群众的期待还有相当的差距。概而言之,“发现不了问题”,觉得自己“没问题”,甚至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究其原因,正是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

    分析这种“自我感觉”,根源正在于脱离群众。领导干部越是身居高位,往往越难得听到真实的批评。有的时候,奉承话、吹捧声与日俱增,以至一呼百诺、一怒众惧,难免会闭目塞听,自我膨胀。倘若认识不到这一问题,等到出了事,方才警觉自我评价与群众认知有如此巨大的鸿沟。这正所谓“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

    纠正这种失真的“自我感觉”,出路还在于开门搞活动。正如中央领导同志强调的,开门搞活动,不是开小门、开侧门,也不是开一时、开一段。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就要把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参与贯穿始终,下一步,要继续敞开大门,让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凡是群众认可度不高、认为走了过场的,都应该返工补课。只有群众看到了实效,教育实践活动才不会走过场。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首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群众的评价,就好比这“泾溪石险”,是航行的警示标;听不到群众声音,就好比“平流无石”,看似一片大好,实则危险密布。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警惕这种“无声的危险”,主动开门走出去,热情把人迎进来,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让群众来为自我感觉纠纠偏,把群众的评价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标尺。如此,方能把握真实民意,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痼疾,让群众路线越走越宽广。

(摘自《人民日报》)

 

【言论选摘】

----------------

    让每一个干部都要牢记不能有当太平官的思想,当干部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就得夙夜在公。

    ——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表示

    以专题民主生活会查出来的问题为“靶子”,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地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10月24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表示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