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摘编】 先烈墓前,叩问信仰 ---------------- 有人说,墓地是思考人生的最好地方。站在先烈墓前、纪念碑下,许多人常常想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多烈士正值花样年华,为什么甘于抛头颅、洒热血?是什么样的力量引领着他们、支撑着他们? 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一语道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信仰,正是破解历史密码的钥匙。读懂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理解先烈们的全部奋斗。 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说信仰、谈理想是不是过时了?固然,身处和平年代,我们很难遭遇血与火的危难、生与死的考验,但是,先烈们提出的人生课题却是永恒的。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他们抛家舍业、弃官绝禄,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不也在拷问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如何处理人与我、公与私的关系?怎样对待名与利、得与失?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有意义?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没有信仰的指引,何以找准方向走对路? “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类似呼声越来越迫切。一国之魂,是核心价值体系;一己之魂,是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来说,这个魂尤其丢不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打开革命史,重温艰辛历程,先烈们的青春与热血、奉献与牺牲,在历史的天空中标定了价值坐标、指示着人生航向。以先烈为明镜,我们更能发现思想上的小、观念上的病、行为上的垢,更能深入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周恩来同志常说:“想到那些死难的烈士,我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工作,没有权利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先烈为标杆,我们更加深感筑牢信仰之急迫、深知使命担当之艰巨,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这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焦裕禄战天斗地驱“三害”、杨善洲拼了老命建林场……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用生命传承着信仰的基因,诠释着信仰的力量。越是走近他们,越是自省自励,那个心灵深处的声音就越是振聋发聩——“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詹勇,有删减) 【理论观点集萃】 江平:改革应不断扩大私权利 约束公权力 ---------------- 笔者认为法治的核心问题是两个权:权力、权利。权利是私权利,而权力是公权力。既然讲改革,当然是不断扩大私权,公权不断被约束。这次中央决定里专门列了一部分“法治中国”,笔者认为这里面包含了五个方面:第一,树立法律和宪法的权威。第二个问题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第三个问题是要健全司法权力的行使制度,也就是司法改革。第四个问题涉及到人权保障。最后,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民主选举的问题。各级人民代表都是各级党政机关来确定,所以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本的制度,不给人民更多的民主参政权利,这就缺乏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的基础。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 【党风廉政教育】 老革命家廉洁自律二三事(下) ---------------- 贺龙和战士蹲在一起吃饭 有一次,贺龙到青岛海军学校视察。一进校门,只见仪仗队正在等候检阅,但贺龙却不管这些,亲切地走向仪仗队,笑眯眯地同大家握手,拉家常,使本来威武严肃的仪仗队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事后,贺龙微笑着说:“你们要那样做,我就用这套办法对付。”中午时分,贺龙见师生们在院子里围成一个圆圈吃饭,便走过去说:“给我一个碗,我就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吃。”这时,一位苏联高级顾问看见了,提意见说:“你是国家元帅、副总理,怎么能和战士蹲在一起吃饭呢?这在我们苏联是不允许的。”贺龙听罢,笑笑说:“这是我军的传统。” 谢觉哉不为子女和亲属安排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谢觉哉担任内务部长时,他的二儿子从湖南来到北京,要求父亲为自己安排工作。那时,新中国建立伊始,政府工作人员还很缺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排个把人的工作是很容易的事,但谢觉哉没有满足儿子的要求,他对儿子说:全国刚解放,上头下头都要人,你有文化,还是回家乡工作好。遵照老人的嘱咐,二儿子回到老家从事了教育工作。后来,谢觉哉在家务农的大儿子也提出参加工作的要求。谢觉哉也给了一个明确的答复:“种田人还是要的。”谢觉哉的一个妹夫曾写信要求帮助安排工作,谢觉哉始终没有应允。过后,妹夫又当面提出,谢觉哉幽默地说:“要我安排你的工作,除非我回家当老百姓,你来当部长。” 陶铸“说不多吃就不多吃” 1961年前后,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陶铸对自己的生活标准做了严格规定。他一再向炊事员交代,家里吃的米和油等,都必须和人民群众一个样,绝不准有任何特殊。有一天,炊事员找到一点瘦肉,他心想陶铸爱吃辣椒炒瘦肉,便自作主张,高高兴兴地炒了一盘端了去。陶铸一看就火了,当场批评炊事员说:“我这个月的猪肉已经吃完了,怎么又弄来炒菜?说不多吃就不多吃!端回去!”炊事员感到很为难,劝了又劝。陶铸更火了,就是不吃,厉声命令端走。炊事员只得把这碟菜送给了工作人员。事后,炊事员对人说:“真厉害!想不到他会发这么大的火,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干了。” (摘自《道德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