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辑要】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 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河南近年来的工作给予肯定。他希望河南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在拓展更大更广发展空间的同时,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习近平强调,事靠人为,事在人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用好选人用人考德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学习文摘】 中国应进入宽容的时代 ---------------- 我想说的宽容,是中国人从总体上还不具备的宽容。一位作家曾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可以说,明清以来,中国人一直没有认识到宽容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资格和条件讲究宽容。要从历史文化的思维和百年劫难的心理定式走出来,从极端回归到正常与平和,需要一个过程,要平静地思考中国的古往今来,要敞开胸怀容纳世界的文明。英国人在光荣革命中的妥协,美国人在南北战争后对敌人的宽容,蒋经国在他最后的岁月所作的明智的妥协,都换来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进步;甘地、曼德拉、马丁·路德·金和昂山素季在强权面前的宽容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时代也需要我们宽容。人类已经走到一个市场、科技和民主体制最大限度地把人类联结在一起的时代,人类已经从上个世纪人与人的矛盾为主,转变到这个世纪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主。阶级、民族、国家、文明和地域之争,遇到了强大得多的必须共同面对的自然困境。宽容与妥协变成了共识,和平发展和合作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作为新兴大国、文明古国,在世界上以什么形象和姿态出现?如果说粗话、打横炮受到追捧,激进和民粹成为时尚,受气包心态、小媳妇心理盛行,谈什么国家软实力? 宽容是针对情绪和方法而言,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社会氛围,一种文化教养,一种新的文明,宽容是对历史形成的扭曲的纠正。在紧张的争论、斗争和革命中,在冲击反应的模式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拿来主义,见招拆招,有啥学啥,疲于追赶和逞强,没能够从从容容地梳理文化、思考哲学、调整心态,没有办法真正懂得宽容的内涵。宽容意味着平等,不平等的人只有屈服或怜悯;宽容意味着自由,戴着枷锁的人不会宽容,压迫别人的人也不自由;宽容意味着尊重,尊重对方的权利,就是对别人的宽容。破除以权为本的专制思想、等级观念,人就宽容了。跳出关系网和小集团利益,人就宽容了;宽容意味着人格的成长与健全,自由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宽容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宽容。 宽容指的是一种社会主流品质,不排除个别和例外。宽容绝不是姑息贪污腐败,绝不是容忍过大的贫富差距,绝不是对压迫和黑暗的妥协。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有可能讲宽容。宽容不会宽容丑恶,恰恰只会使人民觉悟,使思想解放,使正义有力量,使理性有需求,使讨论有余地,使新的制度设计有空间,使中国转型有宽松的环境,使中国走出专制与激进的轮回,走向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宽阔大路。 如今中国在转型,应把宽容作为转型的重点内容。让广大群众发言,让不同意见发声,让言论更加自由,让环境更加宽松。人民自己可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华古老文明的基础上,有序、平稳地转变与转型,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才是国家民族人民之幸。 (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郑佳明,有删减) 【思想视点】 ---------------- 腐败出现几个重要特征:一是由个体行为发展为群体行为,也就是窝案大幅增长;二是由规避法律发展到忽视法律甚至不惧法律;三是封建落后的文化和价值观与制度漏洞,几乎把所有人以不同程度牵扯其中;四是复杂的利益链导致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等等。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互联网正将人类的社会单位改写成过去的形式——部落。互联网使拥有共同观点、兴趣、价值观的平常人突破地域和阶级限制相认,并结盟在一起出发,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最终能大规模改变我们的世界和政治的不是钱,而是这些“部落”。 ——营销人士赛思·戈丁的演讲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