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摘编】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大变革 ---------------- 什么是大数据? 国际数据公司定义了大数据的四大特征:海量的数据规模(vast)、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仅从海量的数据规模来看,全球IP流量达到1EB所需的时间,在2001年需要1年,在2013年仅需1天,到2016年则仅需半天。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翻番。 根据2012年互联网络数据中心发布的《数字宇宙2020》报告,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达到1.87ZB(1ZB=10万亿亿字节),如果把这些数据刻成DVD,排起来的长度相当于从地球到月亮之间一个来回的距离,并且数据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飞快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35~40ZB,10年间将增长20倍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大数据并不仅仅是指海量数据,而更多的是指这些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残缺的、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的数据。也正是因为应用了大数据技术,美国谷歌公司才能比政府的公共卫生部门早两周时间预告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 厘清大数据带来了哪些变革 就像电力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发电、输电那么简单,而是引发了整个生产模式的变革一样,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大数据”应用,将会对人们的生产过程和商品交换过程产生颠覆性影响,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只是整个变革过程中的一个技术手段,而远非变革的全部。“大数据”的本质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化应用, 其真正的“魔力”在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工业制造的生产效率得到大规模提升。 简而言之,“大数据”并不能生产出新的物质产品,也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但能够让生产力大幅提升。正如,《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作者肯尼思·库克耶和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指出:数据的方式出现了3个变化:第一,人们处理的数据从样本数据变成全部数据;第二,由于是全样本数据,人们不得不接受数据的混杂性,而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第三,人类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互联系。这一切代表着人类告别总是试图了解世界运转方式背后深层原因的态度,而走向仅仅需要弄清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如何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第一,大数据将成为各类机构和组织,乃至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资源。从某一层面来讲,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数据的竞争,工业时代引以自豪的厂房与流水线,变成信息时代的服务器。重视数据资源的搜集、挖掘、分享与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大数据的公开与分享成为大势所趋,政府部门必须身先士卒。2013年6月在英国北爱尔兰召开G8会议,签署了《开放数据宪章》,要求各国政府对数据分类,并且公开14类核心数据,如能源与环境、财政与合同等。同年7月,我国国务院就要求推进9个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的建设,而政务诚信是“三大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政府言而有信,才能为企业经营作出良好示范。 第三,机构组织的变革与全球治理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工业时代,以高度的专业分工形成的韦伯式官僚制组织形态,确实具有较高的效率。然而,这种专业化分工一旦走向极致,就容易出现分工过细、庞大臃肿、条块分割等弊端,无法有效应对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困之道:在管理的流程中,管理对象和事务产生的数据流只遵循数据本身性质和管理的要求,而不考虑专业分工上的区隔,顺应了全球治理的需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荆林波,有删减) 【党风廉政教育】 陈寿:“三不喜” ---------------- 陈寿,字本仁,原籍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因其祖父戌卫辽东,遂入籍宁远。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 1472年,他考中进士,授官户科给事中,从此登上官路。他始终坚持清正廉洁,有三不喜:一是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二是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三是不喜金钱财物。 他初为官时任给事中,给事中是言官,纠劾百官是其分内的事情,可是陈寿却从不弹劾朝廷官吏,他的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奇怪,他为此解释说:“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 陈寿自己从不爱财,他对贪污的官吏也敢于严厉惩办,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在他调任南京兵部侍郎时,在陕西要离开时,整整一天,车轿也没能前进一步,史书上记载说,“军民数千人,拥集抚台,泣留公(指陈寿)。公曰:君命也。出城之日,号呼之声震地。” 陈寿为官四十年,为官清廉,家无余钱,以至于家贫无家可归,只得流离失所,住所不蔽风雨,甚至在死后也无钱下葬。但他“三不喜”却永远地留在了后人的心中。 (摘自《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集粹》,编者林岩、王蔓,有删减) 【学习书目推荐】 “强自身素质、建体育强国”2014年读书活动书目推荐之六 ---------------- 《毛泽东年谱(1949—1976)》(1—6卷)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该书是一部记述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逝世27年间生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比较全面地记录了毛泽东27年间工作生活情况,反映了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决策和工作方法,展现了毛泽东领导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历程。该书以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材料为主要依据,采用了大量未编入毛泽东著作集中的讲话和谈话,内容丰富翔实、准确权威,对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研究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经验及教训,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由来和形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该书列入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八批学习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