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摘编】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内容摘登 ---------------- 有些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不报告。不是说非要家里出了命案才需要报告。有的同志有重病不报,对所有人都隐瞒了,最后病危了组织还不知道,场面上的工作都干不了了,但就是不说,最后命都给耽误没了。有的子女家属长期在国外也不报告,在国外定居的按规定要报告,但他们也不是正式定居,就觉得可以不报告。有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不向组织报告,离婚、结婚多少年了,组织都不知道。有的弄了很多证件,护照好几本,还有假身份证。这些事情不要报告吗?懂规矩就应该报告,隐情不报的,一是不懂规矩,二是这里面怕有不可告人的隐情。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13日) 这些年来,尽管我们不断大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但从查处的案件看,任人唯亲、卖官鬻爵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还十分严重。有的拉关系、找靠山,攀龙附凤、跑官要官;有的明码标价、批发官帽;有的举大旗、拉山头,选边站队、拉帮结派;有的在用人问题上极其专权,对下属买官来者不拒,对组织部按正常程序研究的用人方案概不同意。有的人在忏悔录里讲,他们那个地方从政环境不好,特别是官场风气不好,跑官要官极为普遍,就是多数人并不看好的个别人,却常常成为杀出来的“黑马”。买官卖官为什么屡禁不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多容易啊!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踏实干事的干部却没有进步的机会。这是搞逆淘汰,伤害了多少好干部的心!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13日) (四)创新党内法规制度,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 这个文件制定后,咱们率先垂范,然后层层制定、提出要求,对省军级干部有些什么要求,对地师级干部有些什么要求,对县团级干部有些什么要求,要有个章法,一直往下制定。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 我们是共产党执政。很多规矩是共产党立的,执行也是共产党去执行。毛主席同黄炎培谈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就是说要让人民来监督。我们要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就必须加强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能力,在体制机制层面加大监督力度。同时,要发挥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4年5月9日) 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必须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大气候不形成,小气候自然就会成气候。 《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4年5月9日)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从立规矩开始,首先制定了八项规定,随后陆续出台一系列制度。各级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针对干部工作生活的监督制度已基本建立健全,下一步就是要严格执行。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13日)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理论观点集萃】 事必躬亲与甩手掌柜 ---------------- 两位很优秀的党委书记在介绍工作经验时,一位用了两个“好”:把好方向,用好干部;一位用了两个“最”: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两个人的着重点不一样,却都诠释出当好“一班之长”的基本要求。 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提出的第一项要求。“单位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班子行不行,就看前两名”。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如何、一个部门的治理能力如何,主要看其领导班子,而“班长”的责任尤为重大,角色不可替代。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从班子建设到党风廉政建设,从员工激励到百姓民生,无不需要“一把手”投去关注的目光、留下实干的身影,哪一个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失察,哪一个领域的治理都不能缺位。但是,真理再往前一步可能就是谬误。同是实干,有的“一把手”习惯事必躬亲、越俎代庖,西瓜芝麻件件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当“班长”,干部群众名之曰“费力不讨好”。 早在1959年3月的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各级党委书记不要多端寡要,“端可以多,但是要抓住要点,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的要点。这是个方法问题。这个方法不解决,每天在混混沌沌之中,叫做什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什么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分不清轻重缓急,不懂抓大事,不会“弹钢琴”,多端寡要的结果必然是碌碌无为,事倍功半。 反对“一把手”事必躬亲,并不是说就可以当“甩手掌柜”,美其名曰“无为而治”。有的占着位子不干事,上项目怕被人怀疑,搞改革怕惹是非,该管的事情不管,该负的责任不负,当起了明哲保身的“公堂木偶”。不管怎么“伪装”和“铺陈”,都丝毫掩盖不了这种行为敷衍塞责的实质。当“班长”就要敢担当,怕担当就不要当“班长”。“仕而废其事,罪也”。“一把手”如果“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可真是辜负党的重托和群众信任。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一把手”的主要职责,是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要看到,一根梁撑不起一幢房。“班长”的能力再大也不能干完所有的事,关键是要发挥好班子的力量,用好集体的智慧。“一把手”当好班子的带头人,不“抬头看路”不行,不“低头拉车”也不行;不“运筹帷幄”不行,不“冲锋陷阵”也不行;不“对着话筒能讲”不行,不“卷起裤腿下田”也不行。这里的关键是,善于抓大放小,同时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讲求领导艺术。 《史记》中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产靠的是亲力亲为,明察秋毫;子贱注重教化百姓,选贤任能;而西门豹则以水利富民,以重典治乱。作为“一把手”,领导艺术、工作方式可以千差万别,但都必须分清职权内与职权外、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一把手”摆正了位置,一定可以成为领导班子高效运转的润滑剂、紧密团结的黏合剂、激发潜能的催化剂。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辛士红) 【党风廉政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 ----------------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在回答孔子提问时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都多次自觉省察自己,查看为别人做的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心诚意,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简而言之,就是自查“忠”、“信”、“习”的功夫。 自省的精神是儒家的基本精神,历来为古代士人所推重。古往今来,反躬自省的典范并不鲜见。北宋宰相文彦博小时候因为顽皮经常犯错误,为了加强对自己的监督,他准备了两个罐子,每天做了有益之事,就在一个罐子里放一粒红豆;做了无益之事,就在另一个罐子里放一粒黑豆。他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以此警省自己,终于红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这两个罐子使他一生受益匪浅。 同一时期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每晚睡觉前,一定要回顾一下当天所做的事,看是不是对得起当天所得的俸禄,如果对得起,就能安稳熟睡;如果对不起所领的薪水,就整夜都睡不好,第二天一定要补足欠缺的部分,才能安心。 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把党纪国法、公义廉耻作为心中的一把戒尺,始终坚持严以律己,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见贤思齐,经常对照雷锋、孔繁森等先进典型寻找自身的差距,以榜样为镜,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不断上紧思想发条,能够跳出自身的局限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把准人生的航向,从而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李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