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摘】 处理好创新的“四个关系” ---------------- 站在新一轮发展大潮的风口浪尖,能否借势而起,实现整体跃升,全面创新改革推进的好与坏、深与浅,将是一个决定性变量。从四川省委将全面创新改革列为推进全省改革发展的“一号工程”,可见一斑。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如果把转型期推动全面创新改革比喻为一场攻坚战,那么我们在明确前进方向、实施路径的同时,还需要在思想深处着力,认识并处理好虚与实、破与立、快与慢、宽与严的关系。 虚与实的关系,体现的是认识与行动、部署与落实、思路与出路的关系。我们常说,同心才能同向,做一件事情,只有上上下下形成共识、思想一致,才能凝神聚力、同频共振,发挥出“人心齐、泰山移”的伟力。大事面前,认识一定要清醒到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等等,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才能找得准位置、抓得住重点,工作才不会“跑偏走调”。虚与实本是事物的两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务虚犹如抬头看路,务实恰似埋头拉车。 破与立的关系,指的是要破除什么、坚持什么,摈弃什么、弘扬什么。创新与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的过程。“破得如何”无疑是全面创新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某种意义上,全面创新改革的过程就是边破边立、又破又立的过程。一方面,要坚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创造的陈规陋习,摆脱路径依赖、习惯思维;另一方面,要树立大局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新创业精神。 快与慢的关系,体现的是我们看待过程与结果的眼光与方式。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创新链条更加紧密,成果转化步伐更加迅捷。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之“快”,不能不顾实际,急于求成;不能无视规律,拔苗助长。在对待创新的问题上,我们既要警惕违反科学规律,急功近利以“大跃进”的方式搞创新;也要咬定目标,能快则快,努力让更多的创新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宽与严的关系,就是如何正确看待创新改革过程中的失误与失败。成功与失败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总是与创新创造如影随形。在对待失败问题上的社会宽容度,折射出一个国家创新创造的高度。在创新创造的全过程中,一个重要链条就是从政府到民间,当积极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近日,四川各地纷纷出台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营造宽松环境,可以说为全社会推进创新改革提供了良好示范。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只要我们把握虚与实的关系,认清破与立的辩证,掌握快与慢的规律,体现宽与严的逻辑,就一定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摘编自《四川日报》) 【论述摘编】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内容摘登 ---------------- 要严格党的纪律,坚持党纪面前党员人人平等,对党内一切消极腐败现象认真查处、严肃执纪,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存在。为什么我们定了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和考察要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就是要做实纪委的监督权力,有了权力就要履责。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4年5月9日)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我们把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为重要任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在查办违纪案件中重点审查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问题,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13日)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不要语焉不详、闪烁其词。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特别是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让他们从进入干部队伍起就知道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白在党内不守纪律、不讲规矩,跟组织玩小聪明,权欲膨胀、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往上爬,为了自己什么事都敢干,总有一天是会自己毁了自己的。各级党委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守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13日) 纲纪不彰,党将不党,国将不国。要在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中进一步重申,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搞“独立王国”、自行其是,任何人都不得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胡作非为,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徇私枉法,任何人都不得把司法权力作为私器牟取私利、满足私欲。党纪国法的红线不能逾越。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铁,终扛不住法律的熔炉。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起来、立起来,严格按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把执法和执纪贯通起来,使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真正得到落实。 《在听取二〇一五年首轮专项巡视汇报时的讲话》(2015年6月4日)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党风廉政教育】 “碑”之种种 ---------------- 遗臭碑 上世纪四十年代,云南省路南县县长许良安,上任伊始即打定闪电发财的主意。他挖空心思,巧立名目,掘地三尺,短短几个月,就搜刮民脂民膏数百万元。百姓不堪受其苦,群情激愤,许良安最终灰溜溜地离开了该县。离任之际,万众上街,像过节一样欢庆,并自发捐资为其立碑,碑文是这样写的:“路南县长许良安者,实我邑空前绝后之贪官……其在县一切卑污阴险劣迹,实有足以遗臭万年者,若不为之刊碑勒石使垂永久,何以抒众愤而戒后人也。爰为之记。”一致定此碑名为“遗臭碑”。 纪念碑 在古往今来如林的碑石中,纪念碑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所记多是某个皇帝、某个官员、某个艺术大师的不朽功业,万千普通人是与之无缘的。而上个世纪中叶,这一流传了数千年的惯例被打破,自1840年以来,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人民英雄们统统碑上有位,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碑的杰出代表和巅峰之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马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