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6年第44期
发布时间:2016-12-08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党建工作辑要】

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

----------------

中共中央党校近日举行2016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

刘云山说,严字当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点,也是六中全会的一个基本着眼点。贯彻全会精神,要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增强严的定力,保持严的韧劲,把全面从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方方面面,落实到每个党组织和每名党员,落实到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实际成效上,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刘云山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落实好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要注重抓好思想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注重严明政治纪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铭记共产党人的政治身份,做到对党忠诚老实。要注重强化自我监督,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增强搞好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引导党员干部自警自律,增强政治免疫力。要注重明责问责,推动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肃追责问责,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要求落实到管党治党各方面。

刘云山指出,落实全会精神,必须抓好“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带头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坚持以上率下,发挥示范作用。要在增强核心意识上作表率,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实践和历史的选择,是全党和人民的选择,维护核心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使维护核心成为思想自觉,成为党性观念,成为纪律要求,成为实际行动。要在敢于担当上作表率,坚持原则、坚守正道,带头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旗帜鲜明支持和保护担当者,使敢担当、敢作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理论观点集萃】

把讲政治放在首位

----------------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从12个方面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规范,条条都是政治要求,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确保准则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准则是对全党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作出的基本规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目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章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理想信念宗旨的具体化,是我们党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主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党的领导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无论讲到哪个领域的工作,无不强调要加强党对这些领域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的“政”,首先是政治方向、政治路线。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是指引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现阶段直接体现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时处处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提高政治站位、找出政治偏差,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出来、落实到各个领域,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政党就要讲政治,执政党更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我们党的宗旨决定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诉求高度统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契合了新阶段人民群众与时俱进的诉求,这本身就是政治。“五位一体”建设包含着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目前,党内有些同志孤立、机械、静止地看待讲政治,好像讲政治就是“左”,乐于说自己是搞业务的,显得自己不是搞政治工作的。作为党的干部,无论从事哪一项具体工作,都是受党的指派、为党工作,都要在党言党、讲政治顾大局,结合实际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讲政治、搞政治虚无主义,就会政治意识淡漠,丧失政治警觉性和鉴别力,党内政治生活就变得空洞无物、失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会导致党的领导被削弱。要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出发,把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做有政治觉悟的先锋战士。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既要向着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这个高标准努力,又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党的所有纪律中,政治纪律排在第一位。无论违反哪方面的纪律,发展到一定程度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说到底都是破坏政治纪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对党性原则的重要考量,检验的是对党的忠诚。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觉悟、严守政治纪律,任何时候都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党风廉政教育】

从“不受嘱 不受馈”说开去

----------------

范景文(1587—1644),字梦章、号思仁,生活于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后期,一生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刚直不阿。

有一年,范景文任东昌府推官,东昌遭受蝗旱灾害,老百姓饭食无着。范景文“匹马走风雪”,深入百姓间调研,为救灾写出若干建议,并从自己家中拿出钱物,尽心竭力赈济穷苦百姓。事后有人要归还他钱物,范景文一律不要,说:“我自知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现在我衣食无忧,实在拜你们所赐。我给予一点是应该的。”万历年间官员官风和社会风气非常不好,但范景文严求自律,始终以名节自励,并在府门上写示:“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被百姓称为“二不公”——因其后来官居尚书,老百姓又称他为“二不尚书”。同僚为其勤政廉政所感,撰联相送,上联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下联是“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范景文作为一名封建官吏,不受当时污浊的社会风气熏染,不与当时的蝇营狗苟之辈同流,在府门上的书示,实属难得。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让人敬重的。

一位行贿不成的人曾劝他:“当官不谋私利,古今难觅了,你为何难为自己呢?”范景文斥责他说:“最大的私利,乃是保全生命,我不收贿赂,正是为此。你只见其利,不见其害,我为你感到羞愧!”

对照范景文,当代的不少贪官,应该感到羞愧。他们丧失了理想信念,抛弃了道德操守,大肆谋取私利,贪污受贿,正如范景文指出的:“只见其利,不见其害”,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人财两空的可悲结局。

几个世纪以前,范景文告示的“不受嘱,不受馈”,“不受嘱”即拒绝“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受馈”即拒绝“收受他人财物”,对当今的领导干部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来源:睢宁纪委,作者张灿)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