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动态】 十九大召开在即 在组织生活会上普通党员习近平说了啥? ---------------- 在全党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2017年8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专门抽出时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与支部同志一起交流,并即席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第3次参加所在支部的生活会。 这次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是紧紧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中办机关党委关于在迎接服务党的十九大工作中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精神召开的。会上,支部同志逐个作了认真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发言并亲切地说,我们的支部生活,已形成了惯例。“三会一课”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我们党在武装斗争时期就强调支部建在连上,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就开始政治建军,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三会一课”制度,我们支部是认真执行的,从中央、从我本人做起,以上率下,要认真地做好这个事情。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是平等的。在党内平等地过组织生活,这是遵守党章、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全党全国的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希望大家首先要搞好自身建设,在这个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不要有失误。大家都在重要的机要岗位上,各项工作务必做好、务必谨慎、务必成功,尽职守责,出色地完成好应该完成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同志们现在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这里工作,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榜样是谁呢?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有历史的楷模,也有时代的楷模。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我希望同志们的参照系就是这些楷模。大家一定要不断反省自己,以殷为鉴,远离危险,严守纪律和规矩,谨小慎微。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大家,要相信群众、相信党、相信组织。大家投身到伟大事业中来,在新时代“两个一百年”中无私奉献,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的贡献也一定不会比其他任何岗位上做出的贡献小,同样光荣、伟大。希望同志们跟着组织走,舍身忘我,组织上也一定会关心、爱护、信任大家。 谆谆教诲重若千钧,浓浓关怀情深似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在场全体人员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同志们深受教育、倍受鼓舞。作为党、国家、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全党同志树立了光辉榜样。 (来源:人民网) 【观点集萃】 深挖一眼泉 近日阅读,看到一个有趣情节。据载,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赶路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写的石碑。他观赏了一阵,刚准备离开又忍不住返回,然后下马继续研究。最后,干脆坐下来反复揣摩,竟在碑旁一连坐卧3天。如此专注,不知者或以为痴,却是成就事业的必然。 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不专不诚,焉能成事?历史上,勾践多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霸业;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书写了不朽篇章。今天,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黄大年凭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劲,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引领中国走入“深地时代”。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着,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 反观一些人,缺乏尽职履责的恒心和定力,在浮躁中蹉跎了时光,靡费了才干。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想调岗位、换环境;有的人拈轻怕重、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人怕吃苦,难以静心做事,凡事追求“短平快”。“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专注的人,往往能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焦于关键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便碰到诱惑、遭受挫折,也能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反之,一个人如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干什么都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事实证明,如果无法保持专注,很容易陷入躁动、低效、粗浅的泥淖。 进而言之,专注也体现为一种内心的坚守,一种忘我的情怀。诗人贾岛“推”“敲”未定,在驴背上想得出了神,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王国维亦总结过众所周知的求学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凡此莫不表明,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创业,都体现为日积月累、历久弥深的过程,都需要目标专一、久久为功。 涵养专注力,信念与责任感是最好的守护者。古人说得好:“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信念坚定方能凝神,凝神则能气定,气定而能专注。而唤醒内心深处的责任意识,时常自警自省,则能抵御外在诱惑、对抗消极散漫。对个体而言,根除沽名钓誉之心、摈弃急功近利之意、涤荡冒进浮躁之气,才能凝神静气、行稳致远,抵达成功的彼岸。 “用功譬若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排除一切干扰、集中全部精力,始终保持那么一种静气志气、痴劲钻劲,我们就一定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成就生命的丰盈。 (作者:李慧勇 来源:人民日报) 【党史故事】 毛泽东为哪次运动会担任乒乓球裁判 中央苏区的体育事业伴随着红军的创建而兴起。红四军率先开展出操训练、刺杀投弹、摔跤较劲等军事体育训练。在红军开创中央苏区的斗争中,体育活动更是与军事训练连成一体。党和军队中的许多领导人都是体育活动的爱好者。在瑞金中共中央局办公的大厅里,安放着一张简易乒乓球桌,张闻天等领导人很喜欢打乒乓球。杨尚昆、王盛荣等还是出色的篮球裁判员。红军中及地方根据地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为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苏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33年5月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举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简称“全运会”)。这次大会因定在5月30日召开,故又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卅’赤色体育运动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很重视体育工作,欣然为这次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毛泽东安排张爱萍等具体负责筹备工作。主席团成员有博古、邓颖超、王盛荣、项英、张爱萍、何长工、杨尚昆等七人,博古任总评判主任,张闻天、邓颖超、凯丰、毛泽东、项英、杨尚昆、陈云、何长工为总评判员。 在整个运动会期间,红军第一、三、五军团,江西军区,江西省少先队,公略、胜利、博生、万泰、安远、兴国等县的选手,福建省少先队,上杭、长汀、武平等县的选手,以及中央和红军机关的选手共180多人参加了运动会。当时举办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并非易事,由于设备简陋和生活艰苦,因此需要参赛运动员自备口粮,自付路费。比赛奖品只是请各机关团体或个人自愿募捐置办的,有奖旗、彩匾、国际旗、布五角星、纪念章、印有列宁像的手帕、军帽、布鞋、雨伞、斗笠、铅笔、毛笔、日记本等。在此次运动会中,军民同练,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朱德总司令与普通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篮球。毛泽东担任了大会的乒乓球裁判工作,为优胜体育代表队和优胜运动员颁发了奖旗与奖品。 其中,田赛团体冠军由红军学校(简称“红校”)夺取,少共中央队和国家保卫局队并列第二,中央政府队获得第三名。在径赛方面,国家保卫局队获得团体第一,红校夺得第二,红五军团获第三名。球类比赛也是引人入胜,精彩纷呈。毛泽东执裁的乒乓球比赛异常精彩。参赛队伍有国家保卫局队、中央政府队、少共中央队、红校队、瑞金市苏维埃队、无线电学校队、红军五军团队、红军一军团队。比赛地点设在了中共中央局办公厅,这里有一张简陋的乒乓球桌。经过拼杀,少共队和保卫局队获得了决赛权。两队实力旗鼓相当,谁能夺冠军充满悬念。比赛一开始就非常激烈,比分咬得很紧。保卫局队打了几个高球,而少共队发的旋转球,连连挫败对手。最后,毛泽东宣布:少共队以2比1获得乒乓球比赛的冠军。 6月3日,大会比赛结束后,全体运动员齐集红校俱乐部举行闭幕式。主席团及总评判提议组成混合队,进行篮球、足球的表演赛。晚上,在工农剧社举行总结、发奖,欣赏工农剧社表演的文艺节目,大会宣布闭幕。《红色中华》及时报道了这次“全运会”的盛况。 这次运动会对整个苏区的体育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缺点,对此张爱萍指出:筹备工作有官僚主义,外地来的选手只有田径项目,没有女选手,等等。这次运动会之后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会,成为苏区群众性体育运动最高领导机关,也是红色政权建立的第一个真正的体育组织。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