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摘编】 习近平教你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就如何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好这堂“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习近平不仅语重心长谆谆教诲,亦以身作则践行示范。 支妙招!——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作“生活习惯”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一张新华社发布的照片在各媒体广为传播。照片中,习近平指着陈列柜中的一件展品,认真地看。 这是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时的情景。 习近平格外关注的这件展品,正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 2018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这本书及其时代意义进行了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特别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近年来,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习近平为广大党员“读好书”开出了一份详实书单,并明确要求大家“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 划重点!——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 习近平告诫大家,“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抓关键!—— 我们要赢得未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照进未来。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明确方向。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而壮阔,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唯有坚持以科学真理为指导,方能挥洒自如,顺利完成这一鸿篇巨制。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提醒大家“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习近平用一句句妙言隽语,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017年9月29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他用“参天大树之根本”“万里长河之泉源”比喻马克思主义之于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重要性,告诫大家“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立行动指南:“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来源:央视网 作者:蔡纯琳) 【党建常识】 规范党内称呼的这几点常识你知道吗 党员之间的称呼看似小事,却关系党内政治生活的大原则。互称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历来要求坚持的重要政治规矩。 1.强调 “同志”称呼有何意义?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内一律称同志。”党内该如何称呼,反映的是党员的权利义务、党员之间关系以及一个政党的精神面貌等情况,所以称呼不是小事。在我党历史上,互称同志是优良传统,并曾多次对此进行规范。重申互称同志的要求,既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需要,也是尊重每个党员主体地位和权利的要求。 2.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同志”始于什么时候? 中共一大。 3.哪些会议、文件中还明确要求使用“同志”称呼? 196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再次要求:“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党内所有党员尽管工作分工有所不同,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战友,党内要互称同志,不称官衔。 中共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中也将党的领导人称为同志。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再次明确提出:“党内一律称同志”。 4.近年来,党内称呼出现了哪些不好的倾向? 《学习时报》曾刊文称,党内称呼出现了不太好的四种倾向。一是党内称呼官职化。二是党内称呼市场化,将市场经济中对企业老板或高层管理人员的称呼用到党内生活中,如老板、老总等。三是党内称呼江湖化,像老大、老爷子。四是党内称呼亲戚化,称兄道弟。 5.党员在哪些场合应该规范称呼,使用同志称呼? 党内政治生活,如党内会议、民主生活会、学习交流会、批评和自我批评等。 6.局长××同志的说法是否合理? 采用客观性表述时,很多人习惯在职务和姓名之后加上“同志”二字,如“局长××同志”。 其实,这是口语的习惯说法,书面语中这个“同志”是多余的。《人民日报》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和姓名之后也没有“同志”。 7.“同志”在干部任免文件中的用法是什么? 如果是党委任免干部,被任免人姓名之后要加“同志”二字,这里的“同志”特指党内干部,是“党内互称同志”的体现; 如果是行政任免,一般不加“同志”,因为行政干部不一定都是党员。 8.印发领导在本单位某次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中应该如何使用“同志”? 例如印发局长在本单位某次会议上的讲话,标题可拟为《关于印发×××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这样既节约用字,又淡化“官位”意识。(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