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23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23-04-13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时政要闻】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后,1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大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这次大会选举我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人民利益为准绳,恪尽职守,竭诚奉献,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他们是:赵乐际、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刘奇。

  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应出席代表2977人,出席2947人,缺席30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闭幕会由大会执行主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主持。

  上午9时,赵乐际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高度评价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和五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工作,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决定自2023年3月15日起施行。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三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决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3年中央预算。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三个报告。

  完成上述议程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过许多磨难。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列强欺凌、四分五裂、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之苦。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紧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奋斗,洗雪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强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

  习近平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

  习近平强调,推进强国建设,离不开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活动,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习近平强调,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指出,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推进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习近平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要只争朝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讲话全文见第二版)

  习近平的讲话赢得全场多次热烈的掌声。

  赵乐际随后也发表了讲话。他说,完全赞成和拥护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讲话坚守人民立场、坚定历史自信、彰显使命担当、指引前进方向,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他说,习近平同志再次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反映了全体全国人大代表的共同意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赵乐际说,大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他代表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向栗战书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赵乐际说,大会选举产生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并选举我担任委员长。我们衷心感谢各位代表的信任,深感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尊崇宪法,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党和国家事业竭诚奉献,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赵乐际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推动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赵乐际说,我们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保证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充分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全面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切实担当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责任。(讲话全文另发)

  9时57分,赵乐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结束。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马兴瑞、王毅、尹力、石泰峰、刘国中、李干杰、李书磊、何卫东、何立峰、张又侠、张国清、陈文清、陈吉宁、陈敏尔、袁家军、黄坤明、刘金国、王小洪、李尚福、吴政隆、谌贻琴、秦刚、张军、应勇、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帕巴拉·格列朗杰、何厚铧、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陈武、穆虹、咸辉、王东峰、姜信治、蒋作君、何报翔、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和许其亮、孙春兰、王晨、刘鹤、杨晓渡、曹建明、张春贤、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白玛赤林、魏凤和、赵克志、张庆黎、刘奇葆、万钢、卢展工、马飚、夏宝龙、杨传堂、李斌、汪永清、辜胜阻、刘新成,中央军委委员刘振立、苗华、张升民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列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有关单位和武警部队、各人民团体有关负责人列席或旁听了大会。

  外国驻华使节旁听了大会。

  13日下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体代表,同他们合影留念。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4日 01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3月14

学习文库

总书记的“大事”“小事”观

 

  如同温暖的约定,每年如期而至。1月18日,在癸卯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采取视频连线方式,亲切看望慰问全国6个地方基层干部群众。

  问住院老年患者身体怎么样,问能源保供企业员工能否轮休,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户买卖怎么样……一句句暖心关切,问的都是百姓“小事”,却浓缩着“国之大者”,紧紧连起领袖和百姓的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无小事。亿万人民的小事,就是共产党人的大事,这是百年苦难辉煌的历史回响,也是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大小辩证法。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当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百姓的稼穑之难和衣食之苦,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在2022年6月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讲起在梁家河的经历。

  岁月奔涌,从黄土地走来,从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深谙民心、躬身为民。

  为民的事没有小事。2021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桂林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做客,一段对话,意味深长。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在总书记心里分量最重;“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千家万户的小事,正是总书记千头万绪的大事。

  外出考察专门到社区看看“大家都吃些什么菜”,走村入户询问“看病有没有保障”,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专门嘱托“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无论走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总是细心询问百姓事,枝叶关情贯穿于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如何为民造福?“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是谋事之法,“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

  今年全国两会,从开幕到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2013年至2022年,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老百姓身边的事被总书记反复提及、连连追问。

  在广东代表团询问“珠三角现在PM2.5是多少”,在湖南代表团关心十八洞村“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在四川代表团惦念“悬崖村”的孩子们,在青海代表团关切庄稼长势、砖瓦生产、牛羊肉价格……问答之间,检验的是大政方针的落实落细,酝酿的是事关未来的发展大计,映射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图景。

  只有理解民生“小事”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之大、之重,才能深刻明白为什么像防治“小眼镜”、食品安全、清洁取暖、农村改厕、垃圾分类等困扰百姓的“小麻烦”,能够摆在总书记的案头、记在总书记的心中,也被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会议日程、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连续10年在中国开展的民调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0%以上。为什么?答案就在政府大事与群众小事互融、国策与民意共鸣、党心与民心相通。

  “您喜欢您的工作吗?您的工作累不累?”2019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学生在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曾好奇地提问。“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总书记在回信中这样答道。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是一个百年大党披荆斩棘的力量源泉,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砥柱中流的执着追求。

  当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战略部署,正在化为各地的政策“甘霖”,滋润着一件件民生“枝叶”小事,融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向新征程,百姓笑脸有多灿烂,决定着党员干部的奋斗幸福程度有多高。“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代表团,一段“超长”对话深入人心。

  20分钟里,总书记插话问的都是百姓身边“细微事”,贵德县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越答越轻快,越说越开心。

  那句萦绕在毕生忠心头很久的话,脱口而出:

  “我们那里的老百姓把您……怎么说呢?喜欢得不得了!”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9日 01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3月9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