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库】
学习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青奥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中国青年和各国青年分享青春、交流思想、畅谈未来的舞台。作为志愿者,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迎来送往还是默默值守,都可以在这场青春盛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2014年7月,习近平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回信
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的讲话
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是人生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确保冬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顺利,让各国参赛人员充分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明礼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2022年1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的讲话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
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
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
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
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挥奥林匹克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理论观点】
商量为什么这么难
商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互相探讨和交换意见来达成某种一致的过程。
小到家庭矛盾、职场冲突的化解,大到社会问题、国际争端的调解,都需要双方积极沟通、认真商量。但商量二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中,我们常发现冲突如烈火烹油,光让双方坐下来谈就很不容易;即便能谈,也各执一词,能好好谈很不容易;即便能好好谈,又互不相让,谈出一个好的结果更不容易。
商量为什么这么难?
难就难在彼此对称。商量的前提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生活中,许多父母貌似以平等姿态征求子女的意见,实际却只希望得到期待的答案,一旦遭到“忤逆”,则勃然大怒,转而提出硬性要求。
工作中,许多领导以表面民主的氛围鼓励下属发表看法,实际却早已经有了预设的决定,一旦被异议,则面露不悦,立马切断对话的渠道。究其原因,在于双方地位和资源的不对称,强势一方未必真心愿意与弱势一方平等交流,弱势一方不能或不敢表达真实的意见。久而久之,双方商议之动机阻绝,甚至互生不满。因此,开启商量的通道,需要双方暂时抛开地位高下、资源多寡之成见,摆正心态,平等协商。
难就难在有效沟通。商量是多方倾听、多方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观点碰撞、智慧迸发的过程。它需要每个人都认真听、大胆想、放心说。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些商量是一味依赖或迎合对方,有需求却不明说;有些商量是单方面滔滔不绝地输出,不留商量余地。这些商量表面上一团和气,实则一言堂,既没有产生观点的交换,也不曾发生需求的协商,更别说达成真正的沟通。
因此,推进商量的进程,需要双方畅所欲言、坦诚相待又彼此尊重。商量的过程就像打乒乓球,你一拍、我一拍,有来有往,方能进入沟通的佳境。
难就难在互利共赢。
商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分歧、作出最优的决策,最终达到双方的共赢。商量之前双方先澄清和明确自身需求,准备好表达诉求的依据;商量之时要放下谋求单方面绝对利益最大化的执念,在明了双方需求差异的同时暂搁争议、求同存异,挖掘最大的共赢点。现实中,很多商量事项历时漫长、旷日持久,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无非是不知道“我要什么”、不了解“你要什么”、不清楚“我们要什么”。有效的商量需要做好充分的事先准备,善于换位思考,具备全局思维。既考虑自己也考虑对方,才能达成共识,商量出双方满意的结果。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文化向来强调沟通和协商的重要。诚然,从分歧到共识,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从冲突到和谐,需要彼此不懈努力。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只要双方放下成见、愿意商量,坦诚开放、敢于商量,认真务实、仔细商量,不论协商沟通之路多么曲折坎坷,终会迎来峰回路转、云开日出的那一刻。
来源:《前线》杂志2022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