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联播+ | 习近平主持重磅会议部署这五件大事 联播+5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意见》。 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统筹部署五件大事,为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提供了重要遵循。 央视网《联播+》特梳理总书记讲话和会议内容,与您一起学习。 会议强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关键要解决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 ◆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不同种类成果形成细化的评价标准,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要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积极发展市场化评价,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规范第三方评价,充分调动各类评价主体的积极性。 ◆要把握科研渐进性和成果阶段性特点,加强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成果回溯,推进国家科技项目成果评价改革,健全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加强科技成果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探索创新,杜绝科技成果评价中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现象。 ◆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高水平技术交易市场,加大金融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细化完善有利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评估政策,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要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重在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 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 ◆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 ◆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 ◆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各级党委和政府 要强化主体责任,做实做细落实方案,科学组织、务求实效,依法规范教学培训秩序,加强权益保护,确保改革稳妥实施。 会议指出,医疗服务价格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使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 ◆要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平衡好医疗事业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在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 ◆要结合医疗服务特性加强分类管理,对普遍开展的通用项目,政府要把价格基准管住管好;对于技术难度大的复杂项目,政府要发挥好作用,尊重医院和医生的专业性意见建议,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要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调价的启动条件和约束条件。 ◆要搞好价格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价格机制稳定运行。 ◆要积极稳妥开展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分级诊疗、医疗控费、医保支付等相关改革,形成综合效应。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各有关部门和地区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7个领域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补偿覆盖范围有限、政策重点不够突出、奖惩力度偏弱、相关主体协调难度大等问题。 ◆要围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分类补偿制度,加强补偿政策的协同联动,统筹各渠道补偿资金,实施综合性补偿,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 ◆要统筹运用好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把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发力,有奖有惩,决不能边拿补偿边污染。 ◆会议强调,要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坚持系统完整保护,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 ◆要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主体责任,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问效。 来源:央视网新闻 发布时间:2021年5月22日 【党建文摘】 “为党工作而劳累至死”的高君宇 周恩来在1937年党的活动分子纪念会上的报告中,特别指出“为党工作而劳累至死的,前有高君宇,后有沈泽民”。高君宇是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生前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后来镌刻在他的墓碑上,成为他短暂而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建党初期的重要成员。高君宇出身于当地有名望的大户人家,家庭条件优越。1916年秋,他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备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受李大钊的影响,高君宇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变革中国社会的革命实践。五四运动中,他被选为学生干事会干事,是组织者之一。1920年初,李大钊与高君宇、邓中夏等商议决定先组织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经过多次酝酿,同年3月,高君宇、邓中夏等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高君宇等成为最早的成员。1921年7月,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当时全国第一批58名党员之一。1922年,在党的二大上,高君宇同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邓中夏一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4年5月,受北京区委和李大钊的指示,他到山西加紧进行秘密建党工作,介绍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先成立山西党小组,后正式建立中共太原支部。 早期党团工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建党初期,我们党集中力量加强工人运动,同时积极发展党团组织。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会议,“公推高尚德(即高君宇)为书记”。1922年5月,高君宇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他还积极指导当时有重要影响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展工作,明确提出“人不可无一种主义”。1924年3月,他担任北京团地委教育委员会委员,并代理北京市团地委书记。高君宇积极投身工运,和邓中夏在长辛店办起了工人子弟学校,成立长辛店工会,并直接参与领导1923年初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工人同反动军阀进行斗争。他在秘密编辑刊印的《京汉工人流血记》中总结和反思罢工失败的原因,指出工人需要于组织工会之外,还组织政党,我们要的政党就是共产党。党的三大还将《京汉工人流血记》作为正式文件分发代表。 建党初期的理论家。高君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结合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积极宣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对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妇女解放、民主革命等方面工作都起到重要指导作用。1920年5月,高君宇在《新青年》劳动纪念号发表了《山西劳动状况》,对太原、大同两城市不同社会阶层工人的经济社会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由蔡和森担任主编,高君宇任编辑。从1922年9月至1924年9月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向导》上发表了近30篇文章。他还参加了中共北方区委的《政治生活》、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人周刊》、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先驱》等刊物的编辑工作,撰写了40多篇文章。在这些进步刊物里,他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号召要打倒阻碍和平的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192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高君宇同蔡和森、瞿秋白、彭述之、恽代英5人被任命为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 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党的西湖会议决定与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之后的中共三大最终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国共合作。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高君宇协助李大钊开展北方地区的统战工作,并在同年3月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成立后,担任总务股主任。1924年10月,和张太雷等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平定商团叛乱的斗争。11月,他随孙中山离开广州,抵达北京,因积劳成疾,住院治疗。1925年1月,孙中山决定在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高君宇坚持要求出院,抱病投入大会筹备工作。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高君宇出席了会议,并和李大钊等30人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3月2日,忽感腹部疼痛,仍坚持工作。4日,腹痛加剧,难以支持,被送至协和医院。6日凌晨零时二十五分,因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膜脓肿并伴有败血症,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年仅29岁。 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1921年,在北京一次山西同乡会上,高君宇与石评梅相识并成为恋人。他在写给石评梅的信中说,“我很信换一个制度……所以我要我的意念和努力完全贯注在我要做的‘改造’上去了”,并劝导石评梅“粉碎这些桎梏”“来担当破灭悲哀原因的事业”,成为“奋斗的人”。1925年1月28日,高君宇和石评梅游陶然亭,他在写给石评梅的信中述说了当天美好的时光。一个多月后,高君宇病逝,依其生前的愿望,同志们把他安葬在陶然亭。3年后,石评梅因思念过度也随他而去。正如她刻在高君宇墓碑上的文字,“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的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亲友依据石评梅“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将她安葬在高君宇的墓旁。1956年,周恩来审查北京城市规划时提到陶然亭的高石墓,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也有教育。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