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风廉政 > 正文
狄仁杰:明断是非
发布时间:2013-08-07     作者:林岩、王蔓    信息来源:《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集粹》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他以明经出身,初在汴州、并州等地任州郡属官,后到京师供职,由大理寺一直做到宰相,期间也数度出任外州刺史、都督。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做到廉洁奉公、清廉恤民,因此受到人民的尊敬。武则天特高度赞扬说:“出移节传,播良守之风;入践台阁,得名臣之体。”

    根据史书记载,唐高宗在位的时候,有两位将军不小心误砍了唐太宗陵墓上的一棵柏树。皇上大怒,下诏处死他们。百官虽然知道两位将军罪不当死,但是皇帝盛怒之下,都不敢开口。只有狄仁杰站了出来,力谏两人罪不当死。高宗十分生气,说:“他们砍了太宗陵墓上的柏树,让我背上不孝之名,我非杀了他们不可!”狄仁杰答道:“汉朝曾有人偷盗皇庙中的玉环,汉文帝盛怒之下,欲灭盗贼九族。有大臣谏道:‘如果有人取了皇陵上的一抔土,又当如何处置?’于是汉文帝打消了灭九族的念头,并且依照当时的法律对之进行了合理的惩处。可见国有国法,凡事应当按照国家的法律来量刑。如果陛下今天因为两位将军误伐一棵柏树便要将他们置于死地,那么后人将如何看待陛下?”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高宗怒气全消,不但免了两位将军的死罪,还将狄仁杰升为侍御史。

    当时高宗有个宠臣叫王本立,被封为左司郎中,常常自恃有高宗相护,飞扬跋扈,无法无天。许多人虽然对他恨得牙痒痒的,但碍于皇上,谁都让他三分。偏偏狄仁杰不信治不了他。他收集王本立干坏事的罪证,并一条一条清楚地写在奏本上,上奏皇帝。皇帝起初想纵容王本立,但是狄仁杰谏道:“朝廷虽然缺乏人才,但并不是缺少像王本立这样的败类。如果陛下一定要赦免他,就请降罪于我,以为群臣之戒。”皇帝毕竟理亏,也就只好听任他处罚王本立。一时之间,朝廷气象为之一新,再也没人敢胡作非为了。

    武则天称帝之后,为了造一尊浮屠像,不惜花费数百万两银子。当时国库不够,便下诏天下的僧人日施一钱助之。狄仁杰劝谏道:“如今边陲屡屡有人来犯,国家需要征集兵役,百姓生活困苦,所以朝廷应当放松税收,延迟那些不是很必要的工程,以节省财力,救济百姓。如果为了造一尊屠像,花费大量的钱财,又花费大量的人力,万一边陲有难,我们将拿什么来解救?请陛下三思。”武则天想了想很有道理,于是这项工程作罢。

    狄仁杰的一生,历职皆有德政,因此,千百年来一直传颂着他的事迹,把他看作古代清官的一个代表。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