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身为言官,曹修古公正无私、仗义执言。 晏殊是曹修古的好友,他对晏殊的文学才华十分欣赏。当时,晏殊官居枢密副使,位高权大,脾气当然也大。一次他生气了,竟用笏板打人,把人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并不因为晏殊是他的朋友而掩饰其过错,他当即向仁宗奏告:“晏殊身为辅弼大臣,他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百官效法的榜样,他如此愤怒急躁,实在有失体统。太宗时的大臣陈恕曾在中书省打人,当即就把他罢黜了。请依旧例对晏殊进行处罚,以平息众议。” 仁宗时,社会上弥漫着奢靡之风。那时宫中喜欢用翡翠鸟的羽毛来装饰衣服,或许是国内出产不足,仁宗又下诏去南越采购。曹修古上奏说这种做法“重伤物命”,而且真宗曾下令禁采狨毛,现在大肆采集翡翠鸟的羽毛诚为不妥,应当予以禁止。仁宗听后,采纳了曹修古的建议。 曹修古擢升为尚书刑部员外郎不到一个月,刘太后的侄子刘从德死了,太后悲痛之余,竟将刘从德的姻戚以至奴仆八十余人都予以破格授官。曹修古等人纷纷上奏批评,太后自然大怒,将曹修古降职为工部员外部、同判杭州。还没等到他去赴任,又改为兴化军知军。因为遇到大赦,曹修古官复原职,可是他来不及回京,就病逝在兴化了。 曹修古生活俭约,洁身自爱,从不收受礼金,死时竟贫穷到无力归葬。他生前的同事及兴化地方人士唏嘘之余,纷纷捐款帮助。他的次女受父亲影响很深,她哭着对母亲说:“父亲以忠节名闻天下,怎可接受他人的馈赠而玷污父亲的德行!”夫人听了,谢绝一切赠礼,为曹修古守住了最后一份清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欧纪轩,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