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赛场内外 > 正文
中国青年尽展风采
发布时间:2023-09-27  信息来源:中国体育报

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他们是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小青荷”。记者抵达杭州后,随处可见“小青荷”忙碌的身影,他们行走在亚运会的各场所,从接驳到进村、住宿,再到主新闻中心解答各种咨询,场馆指引服务……“小青荷”成为亚运会一道亮丽的风景。

“老师们好!你们辛苦了!”

无论是顶着晨曦出发,还是踏着星光返回,媒体村的志愿者会用热情的话语迎送记者。

“请问去淳安的班车怎么坐?”

在班车中转站点工作的志愿者小李听到记者的问询皱起了眉,这已超越她的工作范畴,“老师,我们这个站点没有,您稍等!”她飞快地打开手机查询班车信息,一页页翻看,终于查到。“老师,您的班车是在亚运村路与拾九街交叉口乘坐。”看到记者迷惑的眼神,“小青荷”又打开手机地图,并放大屏幕,详细指引。

“这个要记下来——不在我们这里换乘的站点,也要了解一下,方便为大家提供信息……”“小青荷”工作的负责人路过,看到这样的场景,肯定他们的表现之余又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为亚运会潜心奉献的“小青荷”的缩影。

除了杭州,亚运会还有五个分赛区,每个赛区的“小青荷”都一样热情饱满、青春洋溢,尽展中国青年的风采。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统计系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专业大二学生汪周毅在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启动招募后,第一时间报名。经过面试、培训、配岗后,他表现突出,最终成为藤球竞赛技术运行训练热身场地的志愿者组长。

“即便经过多次培训,我们依然在寻找不足,希望能在比赛中提供完美的志愿服务。”这几天,汪周毅还在背诵与亚运相关的英文单词、短语。为了补足短板,他提前半个月结束暑假回校“闭关”,现在用英文交流已基本不成问题。

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小青荷”蒋松哲说:“我们将坚定服务信念,与各业务领域通力合作,形成最强志愿服务合力,讲好‘小青荷’故事,为亚运赛事提供优质服务。”(转自9月27日《中国体育报》06版)

【关闭】 【打印】